2012年12月19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老烟农汪和仔的种烟经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刘荣菊

  

  汪和仔是江西省广昌县盱江镇赤岸村围上村小组的老烟农,已有12年的种烟历史,被当地村民誉为“铁杆烟农”, 连续六年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奖励。

  汪和仔从2001年开始种烟,已积累了丰富的种烟经验,并通过种植烟叶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走上了小康生活之路。2012年虽然遭遇了洪涝、病虫害等自然灾害,造成单产下降,但种的45亩烤烟仍然获得好收成,交售烟叶13300多斤,平均亩产300余斤,总产值163000多元,亩产值3622元,中上等烟达100%,其中上等烟占78.32%,除去各项费用,加上烟草的各项补贴种烟纯收入达到11万多元。

  从一开始种烟到现在,随着种烟年限的增加,汪和仔从一个只会种粮、种莲的农民变成一个以种烟为专业的烟农。笔者同老汪聊起来,让他谈谈多年来的种烟经验,一谈起烟叶种植,老汪的话匣子便打开了,滔滔不绝地讲起了他种烟的三点体会。

  树立信心,一门心思种好烟。汪和仔是一个很有脾气之人,他认准了可以干的事就要干好,就要一直干下去。汪和仔从2001年走上种烟路后就与烟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始几年,虽然烟价较低,扶持很少,但经过摸索,还是觉得烤烟有种头,可以发展。便下定决心一定要把烟一直种下去,开始与他一起种烟的村民因中途受到一些挫折,有的改种其他作物,有的外出打工,但汪和仔没有灰心丧气,也没受别的事干扰。开始两年,汪和仔种烟不到10亩,从2003年起他每年种烟都在20亩以上,去年达到38亩,今年增加到45亩,越种烟信心反而越大。

  依靠科学,种烟收入才能高。通过这十几年的专业种烟,汪和仔感到:种烟光凭气力蛮干不行,要靠技术、靠科学种烟。在这方面,一是做到严格按照烟草部门制定的技术规范生产,每个生产环节都听从烟技员的指导,比如要选中上等土壤种烟、农家肥实行密封发酵、苗床土消毒、剪叶炼苗时不能叶片有露水和雨天进行等等。二是在施肥方面做到增钾控氮,将氮、磷、钾的比例调为1:1:3,并按标准一次性条沟施肥,用硝酸钾追肥提苗。三是为确保烟株生长健壮,坚持做到100%漂浮育苗、100%拉链式盖膜、100%中耕揭膜培土。特别是在烟叶生长后期要注意清除烟田里的杂草,以免杂草与烟叶争肥。在防治病虫害方面,一定要在事先注意观察,事先预防。另外要做到综合防治,比如你先一年冬天要翻好田,让烟田经过霜冻,病虫害就会更少。汪和仔发现该村这一带种烟的田容易得一种根黑腐病,其年年冬天利用烟田做“三光” 的杂草烧火土灰,很好地减少了这种病害。四是在采收烘烤方面,汪和仔除了按技木要求做好鲜烟采收外,还把一些病叶、坏叶坚决丢了,不让它们进烤。这样,今年汪和仔的1.3万多斤烟,光上等烟就达到1.04万多斤,占78 %,除了上、中等烟外,没有一斤下等烟。

  早谋划早安排,种好烟叶有保障。要专业种烟,一定要在面积上有稳定规模。以汪和仔的看法,夫妻二人两个劳力,如果种烟面积在20亩以上,就可以以种烟为业了。但是由于现在种烟很多事情还得靠人力,所以有了规模后,就一定要事先着手,做到事先主动,一环扣一环。这些年,汪和仔的做法是,烟叶采收烘烤结束就把有水源的烟田全部种上晚稻,然后凡是种烟的旱地则及时清除烟梗、烟蔸、残留地膜以及田边杂草,同时,利用“三光” 铲下来的杂草,烧好火土灰用来做肥料,为明年移栽所需营养土做准备。每年的11月份晚稻收割完汪和仔就及时租赁土地,并进行烟田冬翻,这样第二年烤烟时就不会慌乱,为来年生产争取了时间,为烟叶丰产增收打下了扎实基础。

  采访结束时笔者问他:“明年还要种烟吗?”,老汪乐呵呵地说:“我觉得现在种烟的政策越来越好,政策越来越优惠,我专业种烟的信心更足了。我现在年纪还不大,只要我身体吃得消,我还要好好种它10年烟。” 采访后几天,汪和仔参加了全县烟叶生产总结表彰大会,在大会上介绍了自己种烟的经验,台下是掌声不断,他成为全县烟农学习的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