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08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联合社区商家 做旺绿色食品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华南农大大学生黄静与老师、师妹们开创了名为“农耕绿”的绿色食品商店,开业三个多月已经达到了收支平衡。

  潜力:

  依靠专业技术起家创业,投资成功率相对较高。

  风险:

  目前市场上做绿色农产品生意的投资者很多,小本生意压力较大;而社区客户群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适应绿色食品的高昂价格。

  选址建议:

  合富置业专家梁小姐认为,类似店铺可以开在大型成熟社区之中,依托熟客做大生意。一般来说,社区收入水平与楼盘价格挂钩,建议开在城市中高收入水平的地段,比如广州市,楼盘二手价格应在20000元以上为佳。

  【投资表】

  ●铺面顶收费:3万元

  ●铺面租金:2×3=6万元

  ●装修:5万元

  ●考察调研:2万元

  ●建立网站与前期宣传:5万元

  ●首次进货:8万元

  ★总投资:约30万元

  利用高校闲置资源创业

  黄静所以能立志创业,也是因为在学校时就长期担任学生干部,组织能力较强,与诸位老师也有亲密的师生关系。

  从老师们那里,黄静了解到,农大有很多闲置的社会资源:技术下乡的那些年,农大支持援建了省内多家绿色农产品基地,至今仍与农场、基地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黄静就问:“老师,为什么我们不从这些农产品基地进货,在大城市开设一家绿色农产品商店呢?”有的老师说:“好啊,你想创业我们可以帮忙联系呀。”有的老师就说:“要不然,我们合作创业吧,我出资源,你做管理。”

  若干次沟通后,2012年初,黄静将自己的创业计划付诸实施,进货主要进的是广东绿色农产品基地的货物,分别来自9个不同地点,黄静与老师们又亲自去考察了两遍;员工从上到下都是在校大学生,团队共有15人,分成三组,主力负责门店销售,三人负责网络营销,剩余的则跑“长途”、轮番在广东的进货农场驻站。

  亲自到产地实地考察

  为什么要网络与实体店“两手一起抓”呢?黄静认为,在这个互联网普及社会的时代,每做一项经营,网络平台都不可或缺。

  2012年4月底,“农耕绿”小店开张了,选址在滨江东路蓝色康园楼下,原因是这一带高档楼盘林立,居民收入高、需求广泛,有利于绿色食品生意的开展,当然,40平方米,小店还带一个阁楼,租赁“性价比”较高。

  进货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在与顾客的不断交流中,小黄也不断增加、调整了货品的种类。农家蛋、绿色大米、花生油当然是主打产品,很多外地顾客依然渴望红枣、蘑菇这些日用干货,小黄一一记录后,又回学校求助老师,老师们帮她联系了云南、东北的生产基地,小黄再次实地考察,增加了进货品种。

  与社区商家联合营销

  经营过程中,小黄发现,做的既然是小区生意,师奶一族、阿公阿婆当然是店里的熟客,砍价、杀价则是他们的绝活儿;而对于小店来说,创业初期成本压力很大,如何拒绝杀价又不得罪顾客,其实是个技术活儿。

  后来,小黄学习到了更多的促销手段,所谓促销并非一定就是降价,“联合经营”也是一条好的途径,同在社区商业街,既有高档洗衣店,也有美容院,他们的顾客群也正是自己的顾客群。大家联合起来做促销,可以互相扩充顾客群。

  (摘自《广州日报》 井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