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斌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有55次出现“创新”,并要求“建设创新型现代化国家”。山东能源肥矿集团梁宝寺公司始终把“创新”作为建设大型煤炭企业重中之重,高境界提升、深层次延伸、全方位融合,创新实施“5F”管理协同管理法,促进了“5F”协同管理法进区队、入班组、到岗位。
一、拓宽视野提境界
2012年肥矿集团提出,打造以“1511”为内容构架的“5F”协同管理法,梁宝寺公司以“十化六过硬”为目标,坚持先行一步,全面引入,领会实质明要义,不断深化促提升。为此,该公司多次召开理论中心组学习会、班子会,重点就如何推进“5F”管理协同一体化,实现岗位落地进行深入研讨,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党政班子认为,“5F”协同管理法隶属于“软科学”范畴,是一项理念先进、系统科学、运转高效、业务规范的综合性管理方法创新,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务求实效。特别通过反复开展“5F”管理战略的协同化研究,拓宽了视野,提升了境界。同时,也进一步认清了前期工作,仅仅搭建了“5F”协同管理法的内容架构,权重仍局限于中上层,管理创新的触角还没延伸到区队、班组和个人,效果在基层还没有得到较好体现;构建起的标准体系还不够规范、完善,部分指标还不够先进,与同类型先进矿井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各子系统之间的协同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整体系统的效能难以得到发挥。
针对以上问题和思想误区,该公司班子在认真学习集团公司领导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深刻领会“5F”协同管理法内涵,认识到,要实现各系统协同化推进、一体化管理,必须夯实基础、巩固提升,建立科学规范的标准体系;必须重心下移、岗位落地,实现管理要素的层级兑现;必须系统协同、信息同步,提供辅助管理决策,实现智慧管理。通过对“5F”协同管理法的学习,员工普遍认为:“5F”管理并不神秘,也不抽象,就在我们身边,与员工的个人利益息息相关,风险一点就明白,考核一查就知道,收入一看就清楚,弄清了“5F”管理法也就学会怎么挣钱了。思想认识由被动接受向积极参与扭转,较好地统一了思想,增强了员工的共鸣感、认知度和参与热情。
二、协同高效保落地
工作中,坚持“夯基础、抓岗位、保落地”,突出“提升、突破、实效、延伸”四个重点,高标准完善,全方位协同,多维度渗透,推动“5F”协同管理法逐步由顶层设计向岗位落地延伸。
(一)夯实基础促提升。将三大标准、安全预控、质量管理作为重要基础,抓巩固促提升。抓规范,“三大标准”有新提升。在标准委员会专家的指导帮助下,结合形势变化和严管严控相关要求,严格遵照国家推荐标准(GB/T 15498-2003)建立体系,对原有技术、工作、管理“三大标准”,从形式到内容进行了重新校对、系统梳理、规范完善。修订完善“三大标准”655项,其中新增技术标准51项,管理标准22项,工作标准26项。抓预控,安全管理有新提升。开发了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系统,区队联网、井口查询演示,实现风险源全面辨识、分析评估。每月初超前分析安全管理重点、现场条件变化和上月“触线”比率,合理调整“四违”积分、比率值,“四违”比率设置更加科学。抓深化,质量管理有新提升。以质量保安全促生产,深化“精品采区”、“精品工程”创建活动。在二采区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采取典型引路、全面铺开,井下区域全部实施责任区留名挂牌管理,区队自检措施和差异管理考核,召开正反两方面现场会,专业副总牵头严把工程施工技术标准,解剖式浮动定级验收,实现了动静态、全方位、一次性达标,推动了安全质量管理不断上水平。
(二)抓住岗位求突破。以岗位落实为关键,抓住对标和预算,强化严管严控,促进“两效”提升。深化对标管理,完善对标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专业、区队、班组和个人生产经营、出勤效率等预算指标的随机抓取、累加计算、自动考核、打分评比。延伸对标层级,拓展对标领域,建立矿、专业、区队、班组、岗位五级对标体系,涉及安全、产量、进尺、单产单进、人均效率、材料消耗、电耗等12项指标。实行“夺旗”制度,采取正激励措施,年内连续三个月或累计六个月保持第一名的,单位正、副职享受“两免两带”待遇(享受带薪、带家属免费旅游;享受免费自助餐);班组长享受“两免两带两优一命名”待遇(班组内全体人员享受带薪、带家属免费旅游,享受免费自助餐;在区队管理人员任免中优先破格提拔重用;优先申报公司或上级对班组长的各类表彰奖励及荣誉称号;年底公司将直接命名班组长为金牌员工),调动了区队、班组抓自治、提效率、降成本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创新管理求实效。围绕减员提效、心智重塑,突破传统思维定式,创新管理模式。打破传统劳务市场概念,建立人力资源内部市场化管理机制,进一步创新完善全员业绩管理结果运用,凡是业绩考核D级员工、上班不正常、对标效率最低、收入最低等四类人员进入劳务市场。运行以来,出勤率明显提高,11月份出勤率达到96.9%,比前三个季度的88.1%提高8.8%;分流、转岗347人,人均工效达到5.6吨/工,比集团公司下达的目标值提高0.8吨/工;减少工资支出645万元。完善“安全文化培训学院”,总结提炼原有安全培训模式,形成以目标定向、情境体验、心理疏导、规程对标、心智重塑、现场践行、综合评审为主要内容的“安全心智模式培训法”。员工培训由“四违”员工逐步扩展到全员,培训场所扩展到具体岗位、现场。根据技术规程和每个岗位操作流程,采用安全风险识别地图呈现,加强员工具体操作过程中的技能、流程印象,变被动理论学习考核为主动技能学习训练,提高抗逆境能力,促使员工从心理转变和技能提升两个方面重塑心智模式。
(四)对接导通抓延伸。坚持“顶层设计、层级管控、岗位落地”原则,深化“智慧矿山”信息系统建设,完善数据平台,实现了各管理信息的纵横交互共享。研发集预控警示、短信通知、信息查询、个人消费、人员定位、门禁考勤等12个子系统、156项功能模块于一体的手机“一卡通”,目前已录入相关数据210多万条,解决信息孤岛、传输断桥,基本实现了立体化查询、全视角展示,无盲区管控,为“5F”协同管理法在基层落地提供了保障。建立可视化培训平台。在各区队学习室安设摄像头、录音器,与“智慧矿山”数据平台相连,实现班前班后会全程收录、过程回放、实时查询,将“三维”模拟动画培训系统运用到区队日常学习,有效提高了班前班后会和安全教育质量。创建“智慧党建”管理系统。借助“智慧矿山”系统,搭建党政工作相融互通信息平台,将488个类别、976个项目、1566条党建标准化考评标准及区队“八类记录”、岗位说明书、风险识别地图全部录入系统,实现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促进区队管理对全面履职过程有效控制。
三、力促发展增“双效”
通过持续深入探索,“5F”协同管理法在区队、班组初步落地,取得一定效果,全员积极参与推进“5F”协同管理法,逐步由求新向创新转变,进一步激发了发展内生动力。
矿井形象不断提升。全面标准化智慧矿山建设的深入推进,使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逐步覆盖管理全过程,促进了管理境界、质量、成效持续提升,矿井综合实力和影响力不断攀升。特别是凝聚力、向心力的增强,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其间,济宁市在梁宝寺公司召开了辖区煤矿专题现场会,推广他们的经验做法。国家安监总局、山东煤监局、能源集团领导先后来矿检查指导工作,均给予充分肯定。
心智理念固化于心。通过系统完善、持续推进,“强标准促提升、精预算保效益、严考核定收入、防风险保安全”的心智理念,在全员渐成共识,固化于心。基层单位在实践中创新思变,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今年以来,通过合理优化巷道设计,技术降本1435.5万元;科学设定支护参数,节约资金1008.3万元。选煤厂介质消耗、矸石带煤率、吨煤电耗等八项指标兑标提升,其中,介质消耗在与高庄矿对标下降的基础上,11月份又下降至0.8公斤/吨,在省内同类型选煤厂中居领先水平。
管理流程不断优化。在完善管理标准的基础上,优化再造安全、生产、经营、党建等管理流程128项,流程控制更加科学规范。结合集团公司三季度风险防控季活动要求,综合安全、经营、廉洁风险防控,自主研发风险防控信息系统,风险源随时查询,防控措施时时掌控,形成了由辨识→评估→监测→预警→措施→考核的风险防控流程,实现程序化风险预知、预控。积极应对严峻煤炭市场形势,强化严管严控,从生产材料费用管控入手,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优势,通过简化冗长环节,优化管理流程,找到了过程管控的平衡点,初步实现管理由简到繁、再由繁到简的平稳过渡,由被动行政考核向自我掌控转变。
岗位创效蔚然成风。随着“5F”协同管理法的深入推进,岗位自主创效、自主维修渐成习惯,自制加工全面开花。设备维修方面,各单位改变了过去出现问题就外委的做法,选煤厂维修工打破长期以来“依靠厂家维修”禁锢,自主钻研维修进口的脱介筛集震器,既锻炼了技能,又降低了维修成本。自制加工方面,各专业根据下月材料使用计划,超前考虑自制加工项目,计划意识明显增强。运搬区利用自动减下的人员,在全公司搜寻废旧材料,自己需用的材料全部自制加工,每月自制加工产值100多万元,在没有大的安装任务情况下,自制加工、修旧复用的部分材料可满足明年上半年的材料需求。
“5F”协同管理法是一项内涵丰富、规范高效、科学全面的系统工程,必须持续深化、创新完善、系统推进。实践深深体会到:创新求变、勇于探索是助推“5F”协同管理法永葆活力的关键所在;深化求全、导通对接是确保“5F”协同管理法落地应用的根本途径;科技支撑、集成共享是实现“5F”协同管理法高效运行的有效手段。
(作者系山东能源肥矿集团梁宝寺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