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06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点子”班长唱响“技改曲”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袁庄矿运输区车头班班长徐凤矿技改二三事

  他,个头不高,点子却不少,脑子机灵。近两年来,在井下运输车的车头上,他一人就拥有5项革新成果。这些成果有的突出了节支降耗、有的突出了安全实用、有的突出了省时省力,非常受矿井运输工人的欢迎。他,就是被称作“点子”班长的淮北袁庄矿运输区车头班班长徐凤矿。

  

  小垫片大作用

  

  跑动在井下采掘工作面电瓶车上的插销芯子一般是由塑料做成,在电瓶车充电过程中,电流不稳或操作不当会引起插销芯子里的固定圈过度受热,导致固定圈中间的固定孔被烧化,起不到固定连接线的作用,以致整个插销芯子也要报废。

  “一个插销芯子在110—130元之间,井下三水平9个电瓶车、二水平2个电瓶车上,包括5台充电机上,共有32个插销芯子,一个月循环下来,平均一天烧坏1个插销芯子,一个月就是3000多元的损失!”这笔经济账,在徐凤矿脑子里算过不止一遍,每算一遍心痛一遍,而且,这笔损失还不包括更换插销芯子影响生产的时间。

  一天,徐凤矿拿起一个烧坏的插销芯子固定圈仔细端详。发现固定圈内有个凹槽,在凹槽内放上一个带有一样固定孔的垫片,不就又能固定连接线了吗。于是,他立即动手做了一个垫片,刚好填平凹槽,把连接线固定的严严实实。修好的插销芯不仅能正常使用,铁质垫片还不易烧毁,也延长了插销芯子的使用寿命。原来全矿平均1天烧坏一个插销芯子,现在平均10天才毁坏1个,一年仅此一项至少可为矿节省36190元。

  

  高铁上的启示

  

  2011年9月,徐凤矿踏上去往青岛疗休养之路。在徐州东站高铁站准备登上列车时,却被迎面而来列车上的单臂弓子所吸引。徐凤矿想到矿井的电车经常出现刮弓子现象,有时弓子上的架线刮坏50多米。如果把矿井使用的菱形弓子换成单臂弓子,问题可能就迎刃而解了!于是,下了高铁后,徐凤矿第一件事就是端起数码相机给车头拍照。

  回矿后,徐凤矿根据照片和矿井运输实际,不到10天,就做成矿井运输电车单臂弓子。只不过徐凤矿做的单臂弓子的升降是通过弓子内外3根弹簧来代替火车上的液压升降,而单臂弓子上的所有部件都是通过螺丝组装的“活连接”。投入矿井运输电车上试用一次成功,高兴之余,他带领班组职工一口气又做了20个单臂弓子。

  与以往的菱形弓子相比,单臂弓子最大优点是升降灵活,不易刮弓子,原来全矿一天要刮弓子4—5回,使用单臂弓子很少会出现刮导电弓子现象,极大地有利于安全运输。而一旦出现弓子损毁,由于采用“活连接”,拆卸修理也很方便。

  

  为了省工省时

  

  “以往取直2米长的弯曲架线需2名以上职工耗时1小时左右,现在只需1名维修工10分钟便能搞定!”这是使用徐凤矿的革新的“便携式架线取直器”带来的工作效率。

  煤矿井下、地面架空线路受环境和外力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存在弯曲、变型的现象,直接影响着架线电机车的正常行驶。以往,维修工用扳手、铁锤,采取扭、敲打等方法进行人力取直,方法原始、效率低下,稍有不慎还会出现碰手碰脚现象。

  与运输车头有关的难题就是徐凤矿考虑的问题。有一天,他看到一个工地上一盘几吨重的钢筋,通过一种机器后,变成一根根直直的钢筋。“我们井下架线为什么不能这样取直呢?”徐凤矿琢磨着那台机器的原理。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思考和摸索,根据滚动错位挤压原理,徐凤矿成功研制出“便携式架线取直器”。它采用两块8MM的钢板切割成型后,将6对大小不同的滚动轴,铆接在两块钢板之间,依照架线的直径,6对滚动轴大小错位排列。操作使用时,将架线扣在“便携式架线取直器”里,来回拉动,利用滚动轴的挤压便可将架线取直。

  “便携式架线取直器”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坚固耐用,去年3月投入使用后,受到架线维修工和电机车司机的喜爱。袁庄矿也从此告别架线人工取直的历史。前不久,该革新成果被评为集团公司“五小”科技二等奖。

  (刘存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