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9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老窖劲飘科技香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十月的泸州,秋风送爽。漫步在城市的街头,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酒香,舒畅惬意,让人难免要去一探究竟,是什么造就了这样的醇香。于是,循着酒香,记者来到了久负盛名的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

  泸州盛产水稻、小麦、糯高粱等粮食作物,地下有甘美的泉水,为酿酒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尤以出产泸州老窖酒(浓香型)和古蔺郎酒(酱香型)而享有“酒城”的美誉。酿酒业是泸州市重要的支柱产业,据泸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魏仁泉介绍,仅泸州老窖公司一家就占到全市GDP和利税的半壁江山。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的泸州大曲老窖池群,从1573年开始连续不间断酿造使用,其窖泥白色,总酸、总脂、有机质含量异常丰富,400多种微生物发出浓郁香味,发酵酒质形成“泸型酒”独有的浓香,其纯手工的酿造技艺也成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品尝泸州老窖的原酒、洞藏酒、成品酒,风味虽各有不同,但不变的是“醇香浓郁,饮后尤香,清洌甘爽,回味悠久”。而成就酒香的,除了精湛的酿造工艺,科技在其中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泸州老窖总工办主任、泸州品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易彬介绍说,酒品的好坏跟酿酒原料的品质息息相关。“酿酒专用国窖红一号高粱有机栽培集成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生产的原料,通过对泸州老窖与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共同选育的“国窖红一号”高粱有机栽培集成技术示范与推广,取得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和环境改善等三方面成果。

  泸州老窖建成了500余亩的“国窖红一号”有机高粱原种繁育基地及种子基地;在泸州市江阳区的通滩镇、石寨乡、黄镇、弥陀镇,龙马潭区的胡市镇、金龙乡、双加镇和泸县的海潮镇建设了酿酒高粱有机种植基地,目前,已有2.68万亩通过有机基地认证。通过有机基地,开展了糯红高粱有机栽培集成技术研究、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实施了统一体系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种子供应、统一收购,大面积实施有机高粱标准化生产,提高了产量和质量。公司实行订单农业方式和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并在核心示范区产品按照市场价格的50%进行“二次返利”。以2.68万亩有机基地计算,2009年,实现农民直接增收2948万元;2010年,实现农民直接增收3216万元。

  而在酒体发酵环节,泸州老窖酿酒公司副总经理杨平介绍说,泸州老窖联合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吴衍庸等科研机构专家,按照窖泥自然老熟过程分别选取老窖、中龄窖、新窖进行对比研究,设计的新窖老熟研究方案,以微生物分析数据为基础,模拟老窖的生态环境,利用老窖已有的菌种纯培养技术和以老窖泥为种源的混合菌种的扩大培养技术进行窖泥培植,通过“人工老窖”技术,达到新窖老熟而又原生态环境的模拟。目前该技术已在其他酒业公司应用,并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泸州市科技局机关党委书记陈卫东说,科技对泸州市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政府积极搭建平台,促进科技合作。泸州市先后与中国科学院、四川大学、重庆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江南大学等签订了院所合作协议,企业与院所开展科技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在泸州市的支柱产业酒类发展方面,泸州老窖、郎酒集团等分别与江南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院所签订科技合作、研究生培养协议,为泸州市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创新和转化基础。

  (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