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0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刘强东:电商将成中国支柱产业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十年前,我们对网购嗤之以鼻,认为一切商品都可以在网上买到的说法无异于痴人说梦;十年后,你我却已经无法离开网购了。

  刘强东在微博上爱用感叹号,现实中,这个中国B2C巨鳄的创始人穿着简单,说话平静淡然,又充满自信。他带领京东商城成为中国电商领军企业,但前路远未允许他停歇。

  无心插柳式“触电”

  2003年,刘强东创办的小型电子产品店——“京东多媒体”在全国已经有了12家门店。在那场全国性的灾难“非典”来临之前,刘强东的榜样是国美,他希望有朝一日,自己的“京东多媒体”可以做成IT数码全国连锁店。

  然而在“非典”肆虐的日子里,曾经车水马龙的中关村变得门庭冷落,刘强东店里的生意也一落千丈。为了生存,他把产品搬到了网上出售。1000多单生意的成功让他看到了电子商务的优势,第二年1月,京东网上商城的前身“京东多媒体网”正式上线。刘强东的网上生意便一发不可收拾。

  2005年,为了一心一意做电商,刘强东毅然决然地关掉了所有实体门店。那一年,他曾经的榜样国美电器新开了280家,总店数达到430家。

  员工对刘强东关店的不解很快就被网上业务的几何级增长冲得一干二净。数据显示,2004—2011年,京东商城销售额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近200%。

  看上去,刘强东无心插柳式的“触电”成就了今天的京东商城。但今天回过头来审视,本是网络门外汉的刘强东却恰逢其时地赶上了电商业回暖复苏的大潮。

  快速配送抓住网购“命门”

  现在,上午11点前在京东商城下订单,下午京东的快递员就会把货物送到办公室。

  相信大多数北京白领对上述京东的“211限时达”服务并不陌生。可谁曾想到,刘强东“触网”之初,还是通过邮局来邮寄货物的。从下单到汇款再到收货,大概需要半个月的时间。刘强东不知道,“非典”那一年,顺丰快递已经开始通过航空来运送货物了。

  在用户的要求下,刘强东开始与圆通等公司合作,配送效率也逐渐提高。此后几年,中国的电商进入快速发展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网上购物,第三方快递也逐渐由幕后走到了台前。申通、圆通和EMS等第三方快递的名字也成为老百姓所熟悉的名词。

  然而,在2007年之前,还鲜有人意识到物流是电商的“命门”。当消费者频频抱怨物流过慢、快递丢件甚至包裹里的手机被换成砖头时,为数不少的商家或委屈或理直气壮:物流不是我们能控制得了的,我们卖的商品没有问题,干吗要投诉我们?

  面对第三方快递在时效和服务上的短板,刘强东没有逃避,他想,既然无法控制第三方物流,那么就建立一个能为自己所掌握的物流。2007年,京东商城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成立了自己的配送队伍。两年后,京东配送再次升级,成立全资快递子公司,在全国20多个城市建立物流配送中心,基本摆脱了第三方快递的制约。

  “京东花钱最多的地方就是物流体系。”刘强东坦言,电商业要形成规模效应,必须依靠能够覆盖全国的物流体系。“总要有人去创建物流系统,现在京东做的就是这件事。”

  (摘自《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