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国际贸易和可持续发展中心在日内瓦举办第五届日内瓦高层中国论坛,主题为“转型中国之国际政治经济”。中国经济如何转型,如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与会者共同关注的问题。记者发现,对能源问题,中国企业家已有深入思考,并积极寻找对策,以解决这一中国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 王昭 吴陈
如今,传统化石能源日渐短缺,以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正在探索中前进。节能减排、发展新能源,不再是时髦的口号,而是企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无处不在的“绿色” 革命
9月27日,国际贸易和可持续发展中心在日内瓦举办第五届日内瓦高层中国论坛,主题为“转型中国之国际政治经济”。中国经济如何转型,如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与会者共同关注的问题。记者发现,对能源问题,中国企业家已有深入思考,并积极寻找对策,以解决这一中国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美国斯坦福大学高级研究员唐纳德·刘易斯说,中国正在经历一场无处不在的“绿色”革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就涵盖了绿色经济和创新项目。
中国企业早已认识到不能延续大量消耗资源的传统工业革命增长模式,不少企业已投身新能源产业和“绿色”经济。即使在全新领域,它们对自身发展仍充满冷静认识。中国太阳能光伏板生产领军企业、晶澳太阳能公司首席执行官方朋说,太阳能产业处于产业市场发展早期阶段,中国抢占了这个产业的全球发展先机,中国企业、企业家应避免产业过速、过缓发展,更要避免无序竞争,在这个阶段中力争把握成长机会,让太阳能产业发展成为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有力推动力量。
“节流”与“开源”并行
与会的中国远大集团董事长张跃说,他在日内瓦看到,工人正在对自己所住酒店旁的一幢楼房进行改造,为楼房墙体加装了20厘米厚的保温板。在张跃看来,仅仅是简单地为旧建筑加装保温板,就能将建筑能耗降低六到七成。
每天,中国有上千万平方米房屋拔地而起,中国人越来越多地使用冷气和暖气,以提高房间舒适度。张跃说,在中国,很少有建筑商在新建住房上加装保温层,不保温的建筑带来的能源浪费相当巨大。
中国未来的能源从哪里来?张跃认为,能源不应从地下煤矿里来,也不应从海上油轮中来,而要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特别是建筑能效上节约而来。改造建筑物、提高房体保温效果,无需多么复杂的技术,而需要建筑商的耐心和责任心。
如果说张跃的能源观旨在“节流”,那么中国太阳能光伏板生产领军企业、晶澳太阳能公司首席执行官方朋的观点则侧重“开源”。他说,去年以来,中国太阳能光伏板市场开始铺开,国内太阳能发电站容量将迅速扩大,特别是在甘肃、青海、新疆等西部省区,那里土地辽阔,日照时间长,适合利用太阳能发电。而在经济发达的中国东部地区,“屋顶电站”正在大规模铺开,深蓝色光伏板带来的环保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晶澳太阳能公司已开始与一些建筑企业合作,为建筑物装备光伏板,为这些建筑本身赋予“能源塔”的新角色。
方朋预计,今后几年,中国将是全球太阳能光伏板最大终端市场,产品大多将供国内消化使用,这将有利于缓解国内光伏板产能过大的局面。
方朋同时强调,太阳能产业处于市场发展早期阶段。中国企业应避免产业发展过速或过缓,更要避免无序竞争,在这个阶段中力争把握成长机会,让太阳能产业发展成为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有力的推动力量。
国际贸易和可持续发展中心中国及亚洲事务代表成帅华告诉记者,中国应对本国企业家的进取精神和创造力抱有信心,如今中国企业家不仅关心如何创造财富,他们更愿意吸纳新观念、投身可持续发展,更关注企业如何为社会创造价值、带来积极力量。他们对能源的积极看法和扎实实践,必将有助于中国经济真正实现可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