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8月26日 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调查显示——中国员工敬业度偏低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多家国际管理咨询机构最近公布了有关员工“敬业度”或跳槽率的调查。其中有些让中国人吃惊的是,中国上班族的多项“指标”偏低:敬业度仅超过五成,1/3的人老想着“另谋高就”。

  

  中国员工敬业度仅为51%

  

  《环球时报》消息,全球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Hay(合益)集团日前发布的全球员工有效性研究结果显示,全球有超过1/3的员工不能与公司同舟共济,有21%的员工考虑在两年内离开目前的公司,总体来说,员工对企业忠诚度创5年来新低。这种趋势,使一些企业的业绩下降,而持续上涨的员工离职率成为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

  研究显示,2011年全球员工敬业度为66%,其中南美洲员工敬业度最高,为74%,亚洲员工敬业度仅63%。令人担心的是,中国员工的敬业度比全球平均水平低15个百分点,仅为51%。

  与低敬业度对应的是,在中国,有44%的员工认为企业没有为他们的工作给予良好支持,认为中国企业对人的关注还不够。

  有关中国地区的数据包括了对互联网、汽车制造、房地产、高科技、制造、金融、能源、通信、零售、医药、物流等13个行业约15万名员工的调查。问题涉及到“你是否为能在本公司工作而感到自豪”、“你是否受到激励去做超出岗位职责范围的工作”、“你会推荐家人或朋友来这家公司工作吗”等,以及对“发展机会”、“薪资和激励”等看法。研究显示,中国员工敬业度较低的“样本”主要集中在25岁以下人群、服务年限在2至5年之间、基层员工和研发类人员。

  香港咨询公司“Community Business”近日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也显示,中国内地1/3左右的上班族考虑跳槽,与香港本地和西方国家相比,这是个“惊人数字”。

  

  “闪电离职”令外企头痛

  

  员工敬业度是指“员工在组织中所展示的对于组织的忠诚度”,如对组织具有强烈的情感和承诺,希望可以一直留在组织中,甚至付出超出本职工作要求的额外努力。

  作为英方行政经理,汤姆林森曾在广州参与环保合资项目,他在一年内遭遇过中方5名专业人才“闪电离职”,且多数是很看重短期个人利益回报的“80后”。他开玩笑说,这些人可能是各种商战剧看多了,以为职场靠眼观六路就能平步青云。

  在上海开设分公司的某日本电子企业老板大田胜彦正为中国员工流动性大感到头痛,他告诉记者:“中国员工真是太喜欢跳槽了。有的大学毕业生平均一年换一家公司。我们将一些年轻人招进公司后,还让他们到日本学习和熟悉企业文化,但他们从日本回来后不久就辞职,这让公司损失很大。现在只好与员工签订培训合同,到日本培训后不满1年就辞职的人,要赔偿公司派遣至日本的培训费用。”

  德国劳工研究所弗兰克·约达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经济好转时,员工会勤换工作,而新兴国家的人比发达国家换得更勤,特别是像中国等经济增长非常快的国家。他认为,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很多企业的人事管理还不成熟。

  一些国企也担忧员工的去留。辽宁营口一名国企领导最近在微博中写道:“一线工人说,苦活累活是我们干的,受到奖励的却是组长、段长,最后的成果又都变成管理层的,太不公平。”

  

  单靠薪酬留不住员工

  

  德国一家机械设备公司的中国业务主管海伦奈说,中国员工常常抱怨工资增长慢,实际上,中国分公司是他们在全球基地中增加工资幅度最大的,每年都递增10%左右。

  不过,德国萨茨盖特集团上海一家分公司的主管乌维说,他们的员工几乎没有跳槽的。他告诉记者,实际上,德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也遇到过员工跳槽频繁的现象。乌维认为,只要在华企业的待遇向总部看齐,跳槽就会减少。他向记者举例他们公司采取的措施:员工可免费在企业用餐,节日给员工家庭送礼品,增加员工子女的补贴,经常组织家属周末旅游等。

  其实在日本大部分行业中,即使不是很赚钱的行业,员工离职率也不高。这是因为日本所有公司一般都具有完善的工资福利制度,即使不进入热门行业,一样可以保证一家人的生活。日本一位男职员的工资和福利,基本可以养活妻子、孩子,还能还房贷。

  也有人表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保持一定的、良性的员工流动率是有必要的。

  (环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