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8月21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山高人为峰 影视企业的联盟之路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中国电视剧伴随着共和国的历程成长,堪称资格最老的文化产业。但长期处于散兵游勇、单打独斗的局面,电视剧公司众多,电视剧产销失衡,资本长期缺席……2005年起,华谊兄弟悄然在电视剧领域发力,上市至今电视剧一直为其赚钱利器;华策影视、华录百纳、上海新文化的相继上市,给这行业打开一丝天光;国家对文化产业的重点支持,金融界对文化产业的开放,都在预示着传统的电视产业将发生格局性的变化。

  □ 文伟中

  

  “跟我们签约的编导制合伙人,我们会赠送一些股份,电视剧立项后他们酬金照拿,还可以参与公司盈利的分红,上市后可以选择出售或继续持有。”去年成立的国龙联盟,明智地把钱投资给了人才。

  

  100位人才股东将带来什么

  

  近年来,随着影视行业中的领先者登陆创业板,对优质资源的争夺战并不是由国龙联盟首先引发的。华谊兄弟对冯小刚和诸多明星进行分股制,华策影视让编剧邹静之、刘恒持股,在创业板上这些影视人才获得了暴涨的身价。

  那么,国龙联盟的运作方式又有什么不同,近100位编、导、制将为他们带来什么,如何管理,又意欲何为?“你们想垄断资源?你们想干什么?一开始,来自行业里的声音和猜测就没断过。其实,没有我们,这些戏、这些人也不会闲着。国龙联盟不过就是组了一个盘子,而我们组这盘子的真正目的是享有优势资源的优先选择权。”王鹏举坦然回答了记者和同行们的疑问,言语间也透露着电视产业的硝烟味。

  一年多的运作下来,他们的签约股东已经达100位,优秀编剧林和平、张永琛、严歌苓、刘猛,导演李文岐、雷献禾、康红雷、都晓,制片人孟凡耀、俞胜利、黄诚坚、张挺等均进入麾下。“我们给他们股份,但他们并不是我们的员工,而是合伙人的身份。”王鹏举解释道,这些编、导、制过去都是单打独斗的,在一部戏里,他们拿完酬金就没事了,戏的后期收益跟他们没有关系。“跟我们合作的项目,酬金照拿,可以参与公司盈利的分红,上市后可以出售或继续持有股份。”

  通过这张网络的织建,国龙联盟形成了庞大的优质创作资源,并享受到了这些资源的优先选择权。就去年看来,合作人的积极性非常之高,送到王鹏举手里的剧本多达数百部。仅去年一年,他们就投拍了10部电视剧,这是其他任何独立制作公司都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未来将形成几家龙头企业

  

  王鹏举担任秘书长的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曾经跟网络协会达成战略框架协议,推行付费网络收视。“美国音像和网络市场,占到电视剧收益的四成,韩国能占到五成(包括海外发行)。但中国的音像市场被盗版垄断,网络不收费,电视台容纳力有限,产业链相当不完整。”王鹏举列举的也是电视产业集体面临的终端困境。

  “中国电视剧行业的格局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他戏称,中国有上千家制作公司,产能过剩是尾大不掉的问题。但好在中国还拥有13亿电视观众,这是一个庞大的消费基数。今年,全国将首播8000集电视剧,这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消费量。并且,电视台对电视剧的需求是不会减少的,首播数量还会增长。随着电视台实力的增强,“一星独播剧”的阵容还会扩大,目前一些强势卫视的独播剧均达到了五成比例。“网络收费的消费习惯将来也可以期待,这市场正在成长中。”

  早在国龙联盟之前,产业内的并购重组就从来没停过。华谊兄弟、上海新文化、金鹰网均并购了中小型公司,海润开始得更早,在七八年前就通过多轮融资重组,把自己拆分成了7个牌子。“未来在中国影视产业逐渐会形成十几个大的龙头集团。这其实是有好处的,一是规模化的生产,二是产业间自律、维权和联手制定产销平衡计划,大公司也可以联手做出直接影响产业风向的决策。”王鹏举说道。无疑,国龙联盟也正在奔向龙头集团的道路上。

  

  【视界延伸】

  2011年,几位新浙商悄无声息地完成了对国龙联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龙联盟)的注资,却在行业里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他们采用专业基金管理的方式,用分股的方式吸纳上百位国内优秀的编剧、导演、制片人,大有将优势资源一网打尽的态势。“随着资本的大举进入,电视剧制作业的产业升级、并购重组,将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国龙联盟高级合伙人、运营总裁王鹏举断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