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8月14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中华情结铸成中华万福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访山东民间艺术家魏延君先生

  □ 韩冰

  

  山东,历史的长河留下了千百年来人类文明进程的足迹。春秋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孟子;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膑、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诸葛亮等都出自这齐鲁大地。

  也许是深厚的文化底蕴感染着这片土地上一代又一代的人。山东莒县一位名叫魏延君的农民艺术家用他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热情谱写了一曲高歌——用重60吨的花岗岩,历经17年,用10001个“福”字篆刻了一方“中华万福巨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60华诞献礼。此事经媒体报道一下轰动开来,他的故事也感动了越来越多的人……

  魏延君,1958年出生于山东省沂蒙革命老区莒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自幼酷爱书、画、篆刻。8岁开始学画,11岁开始学习篆刻。上二年级时被美术老师发现他有画画的天赋,便把他带到自家加以辅导学习两年。

  魏延君在高中时期上文艺班学的是美术专业。1976年高中毕业,春节过后到山东五.七艺校现今(山东艺校)学习美术一年多。后回到当地公社社办企业“美术厂”工作。在此期间和一位名叫严纪兰的姑娘相识,相知。姑娘被小伙的文采、人品、相貌深深吸引了,姑娘的温柔、美丽、善良也深深打动了小伙的心。两颗相知、相依、相爱的心紧紧结合了。由于姑娘家境比男方好,女方的家长、亲朋坚决反对这门亲事,但姑娘看重小伙的才气,人穷不可怕,关键要有志气,相信他将来一定会好的,值得托付终生。最终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决然的嫁给了他。婚后家境困难生活的非常贫苦,但不论多么艰苦的环境,她都支持让魏延君坚持画画。

  有一天魏延君对妻子说:人一辈子好好活也就八九十岁,不能白活了。想做点事给后人留下点什么。他酷爱篆刻,更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心中有一构想刻一方中华万福巨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献礼。“中华万福”实现福绕中华的美好愿望,展现五千年来多姿多彩的“福”文化,和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涵盖了人类最广泛美好的愿望,使“福”字伴随人们去谋求更加美满幸福的未来……也好让后人研究当今历史有个考证!严纪兰听闻丈夫的一番话,非常赞同就对丈夫说:“我支持你!不要有思想负担,失败了要饭陪你一起!”听完妻子的话,魏延君更加坚定了刻治“中华万福巨印”的决心。

  说做就做,首先要收集一万个福字。从1992年开始收集“福”字整整13年,从甲骨文、到各个朝代的历史时期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社会名流及各民族人民不同书写的福字一万零一个。13年间所遇到的艰难困苦简直是一言难尽,好几个春节都没回过家。每当年关,家家都在办年货准备过个红火年,严纪兰没钱办年货,由于当初执意不听父母嫁给魏延君,娘家已经很少走动,她就一手牵着一个孩子到村口期盼丈夫早点归来,常常是满怀希望去却失望流泪而归。魏延君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在外面不但没有挣到多少钱反而吃了不少苦,曾住过桥洞、挨过饿,遭过劫匪抢劫殴打。

  2006年准备开始篆刻,石材需要很多的经费,他就四处和亲朋好友借钱筹集,终于凑钱买到了最好的花岗岩。因为石头坚硬,篆刻艰难,手上常常会受伤流血,溅起的石头屑钻进眼睛疼痛难忍,医院清理就达40多次。严纪兰更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尽管如此,魏延君也要坚持每天篆刻150到200字,少时也有几十字。爱可以化为神奇的力量。“中华万福”巨印的镌刻要倾心血不能有丝毫的马虎。魏延君说自己就是为巨印而生的,如果做一件能对民族文化有贡献的事,人生仅做一事又何妨!

  “中华万福”巨印从收集“福”字到全部刻治完工用时整整17年,这期间的艰难困苦更见证了魏延君和严纪兰相依为命、相敬如宾、相濡以沫的感情。印面中间用朱文篆刻“中华万福”四个大字,宽印边上用白文篆刻从甲骨文“福”字开始,集每个历史时期至今以来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社会名流以及各民族文人所书写的风格各异的“福”字一万零一个是魏延君一锤锤一凿凿,呕心沥血用尽半生精力打造的杰作.!把它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华诞的礼物无偿敬献给国家收藏于清华大学,向世人展示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开创了篆刻治印与巨石雕刻的相结合之先河。新华社向全国发通稿,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及全国各大媒体给予了广泛的宣传与报道,社会各界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赞誉。“中华万福”巨印创造了世界之最及3项中华之最。魏延君被破格录取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被中国艺术学会评为2011年度感动中国艺术人物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国艺魂》封面人物,魏延君现为中国书画研究院理事、中国艺术学会副主席、清华美院艺术创作研究会理事、北京湖社画会会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