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新配一批食品质量快速检测设备
7月26日,记者从重庆市工商局食品快速检测设备发放暨培训启动仪式上获悉,该局新添置的97台便携式全自动多功能食品综合分析仪,全部配发到所属44个区(县)局、分局。
据了解,这批设备能对食品中亚硝酸盐、二氧化硫、三聚氰胺、吊白块、重金属、防腐剂、色素等20余个项目进行实时检测,并通过定性分析得出较准确的结果。
重庆市工商局食品处负责人介绍,该局将加大食品质量快速检测设备购置力度,力争年内建立三级食品快检体系,即市局设立食品快检中心,区(县、分)局设立食品快检工作站,基层工商所设立食品快检工作室。该局将进一步丰富食品安全监管技术手段,有效防范流通环节食品安全风险,保障群众食品消费安全。(中国工商报)
天津研发出延长馒头保鲜期新工艺
近日,天津首家集科研、生产、配送、销售于一体的大型食品加工企业正式投产,利用高科技工艺生产出来的馒头保鲜期可以延长至48小时。
馒头制作,从面粉上料、加水、和面、压面、切团、成型到醒发以及最终的蒸制,全部由机器完成。生产车间内设有智能风淋室,并通过臭氧消毒、紫外线照射等多种方式消毒,实现无菌操作。
除了做到生产上的无菌操作,生产车间内还引进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醒蒸自动化连续生产线,同时采用制冷压缩机强制回凉技术,大大缩短了生产时间,提高了产品的新鲜度。“以前普通的馒头在蒸出来24小时后表皮就会变得很硬,影响口感,但我们可以做到将馒头的保鲜时间延长到48小时。”天津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学院教授胡云峰表示。此外,他们在原料配方、发酵方法、工序选择、工艺指标等方面,综合运用发酵学、食品保鲜等多门应用学科的研究成果,优化了传统手工工艺生产馒头的品质、口感及风味,形成一套科学、完善的馒头制作工艺。(糖酒产业网)
中国食品非热加工技术与设备获重大突破
“经过4年努力,我们打破了发达国家20年的封锁垄断,在食品非热加工方面拥有了自己的技术和设备!”“食品非热加工技术与设备”课题组负责人、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果蔬加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胡小松说。
热加工是最常用的食品加工方式,尽管在食品产业加工已应用了近300年,但用来处理热敏性食品,难免会破坏颜色、滋味、营养和功能,对于食品加工,是否有更好的方式?这是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联合多所高校和企业开展“食品非热加工技术与设备”研究的初衷。
这一系列科研成果,首次实现了超高压技术的自主产业化开发应用,彻底打破了美国、西班牙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维持了近20年的技术封锁和装备垄断的被动局面。
“食品非热加工技术与设备”课题的实施,也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在超高压技术成果完成后的短短两年时间,商用超高压设备的销售就已超过50台(套),并开始批量出口,现在,我国已成功跻身世界少数几个食品非热加工装备制造国之列,预计在3年至5年内,能够形成超高压技术装备的全球领先地位。”胡小松说。(中国机械设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