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8月10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3.0时代 景区旅游营销如何尽善尽美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要想在全国众多景区中脱颖而出,让游客记住并喜爱绝非易事。作为旅游景区的营销人员,他们正面对哪些困惑,急需解决哪些问题?日前,在乐途旅游网举办的2012年第三届中国景区竞争力创新峰会上,来自旅游界和营销界的专家给出了答案。

  □ 李 婧

  

  在以情感营销为核心的创意营销时代,国内竞争激烈的旅游景区准备好了吗?2011年底,中国有29700家旅游景区,其中A级景区5573家,而这个数字在2010年时还是4500家,一年时间A级景区就增加了1000多家。因此,没有经典的绝活是万万不能的。

  

  主题公园类景区:

  如何延长“生命线”

  

  案例:沈阳方特欢乐世界

  沈阳方特是隶属深圳华强集团的一家主题公园,是其旗下第8家主题公园,投资额不低于20亿元,其科技含量较高,大量应用了3D、4D、动态传输平台、环幕、球幕、水幕技术、交互式剧场等一批国内自主研发的技术,并且充分运用文化元素彰显魅力,如聊斋等娱乐项目都应用了中国的神话传说。目前是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第四代主题公园。

  沈阳华强文化科技产业有限公司策划部副部长郭乐谕的困惑在于,面对冬季旅游市场,户外主题公园如何延长生命线,如何做有效的营销传播?郭乐谕介绍,去年沈阳方特冬季的营业收入占全年营业收入不到10%,虽然有许多室内娱乐项目,但消费者并不买账。

  此外,郭乐谕坦言,另一家方特主题公园芜湖方特已经开业5年,现在已经进入衰退期,而新产品的研发至少还需要3年,目前还没有美国迪士尼公园3个月可以更改30%项目的实力,那么如何通过营销延伸产品的生命周期?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吴金梅认为,目前旅游市场上“冷产品”很有市场,比如,冬季到黑龙江漠河看雪是时下较热的旅游方式,所以气候并非一定是制约因素。作为地处冬季较长地区的主题公园,要思考的是不仅仅以景区为核心来做营销,而要把景区放到线路里,形成北方旅游线上的一个节点,参与线路的推广,才有可能增加游客量。

  乐途旅游网副总裁张晓路认为,方特公园应挖掘当地的文化、历史、风俗和名人故事,通过影视技术进行传承,并将之发展成一种文化纪念品,这才是核心竞争力。在吸取国外先进技术和迪士尼的营销经验基础上,真正打造出中国的主题乐园品牌,才能在迪士尼进入中国后真正与之竞争。

  

  古城古镇类景区:

  如何找到“发动机”

  

  案例:四川阆中古城

  阆中建城2300多年,地处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战国时曾为巴国国都,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全城严格按照中国古代风水学的理论建设,三国遗迹众多,同时也是四川地区科考重地,被誉为状元之乡,保留有贡院等科考遗迹,且春节传统习俗保留完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春节文化之乡”。

  阆中市文化和旅游局监察室主任王玭播放了阆中古城在央视投放的宣传片,现场专家看完都表示主题不够突出,缺乏个性鲜明的主题文化形象和旅游广告语,这也是王玭面对的难题。作为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古城,保留下的遗迹、传承下来的风俗太多了,如何找到并优化一个主题文化形象?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教授王衍用建议,这实际上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在四川这个旅游大省中脱颖而出,二是找到突围路径,答案就是依靠其独特性,独特性就是景区的发动机。“在旅游营销时,不必将自己所有的优势都列一遍,这样反而会淹没掉最有优势的地方。以阆中而言,其最核心的独特性在于风水文化完整的保留和传承,一定要梳理出在城市规划、建筑和日常生活中的风水遗存,但是现在阆中还没有做到这一点。在具体产品上,如何让游客能够感受、体验风水文化,都需要进行研发。”王衍用说。

  而凤凰古城总经理杨琪则以自己的经验来谈,凤凰古城为打响知名度,曾多次策划事件营销,如举办中韩围棋大赛等。她建议阆中古城站在国际化的视角,策划一些活动,如在全球寻找当代风水大师,并邀请他们来阆中定居,深度挖掘品牌文化,跳出价格竞争的红海。

  

  博物馆类景区:

  如何突破“死橱窗”

  

  案例: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由王勇超历经20余年创办,总投资5.7亿元,已收集、抢救和保护周、秦、汉、唐以来的石雕、木雕、砖雕、关中古民居和群众生产、生活、习俗等各类遗物、名人字画共33600余件(套),征集保护了40院近千间明清古民居,收集整理了大批地方戏曲、工艺作坊、礼仪俗规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民间艺术、关中民居、民俗风情、名人字画四大系列共九个类别的藏品规模,其中8600多根精美的拴马桩组成的马桩阵引人注目。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营销策划总监王月桥介绍,作为民营博物馆,关中民俗博物院目前的主要收入来源依然是门票,还缺乏完善的营销体系,对如何定位包装自己的品牌还很困惑,并且如何利用好新媒体营销渠道也是难题。

  王衍用认为,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的难题也是博物馆类景区普遍面对的尴尬,博物馆的旅游推广难题一直很大,核心问题在于大多数博物馆严格来说是文化产品,而非旅游产品,没有分清文化保护、文化建设和旅游市场开发之间的区别。博物馆的活化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游客的需求也没有得到满足。

  “以关中民俗博物院的栓马桩来说,为什么一定要摆成一个阵?哪个游客会一根根看?为什么不能以栓马桩为主题来做休闲场所,比如将其布置在酒吧、餐厅等活化空间中,与现代时尚元素进行混搭?”王衍用建议,一定要将博物馆中的藏品进行故事的内容演绎,否则很难吸引游客主动走进博物馆。

  王衍用还建议,未来可以进行更大胆的尝试,比如,将馆内馆外进行一体化建设,打造成西安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从而拉伸产业链,突破博物馆层面的单体营销。张晓路则建议,在营销手段上,一定要与兵马俑进行捆绑。“国内目前博物馆中营销做得最好的应是兵马俑,因为品牌知名度高,关中民俗博物院应设法在产品包装上与之形成联动,对提升自己的品牌价值肯定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