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高危行业的煤炭企业,安全可谓“压力山大”。兖矿集团杨村矿也不例外。面对压力,该矿积极开展“全员大教育、安全大培训、素质大提升”活动,通过培育安全沃土,确保长治久安。截止到8月6日,该矿已连续安全生产2230天,向实现跨年度安全生产7周年迈出了关键性一步。
全员大教育:
敬畏灿烂的生命
“没有安全,生命就无从保障;没有安全,生产就无从着手……”在杨村矿综采一区,青年志愿者徐湘萍声情并茂的演讲深深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现场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为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打胜全年安全保卫战。该矿将安全事故案例演讲台搬进了基层区队,青年志愿者们用鲜活的事例、真情的话语深度剖析发生在身边的事故案例,敲响安全警钟,让大家明白“事故不能出、事故出不起”的道理,提醒他们始终保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态按章作业、杜绝“三违”,使一线职工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安全教育。
活动期间,该矿每名职工都收到一本“安全口袋书”。这本被大家称为“掌中宝”、“护身符”的小册子把煤矿安全常用术语浓缩提炼、尽收囊中,时刻提醒职工按章操作、牢记安全、珍爱生命,成为他们贴心、警心、暖心的“安全伙伴”。
除此之外,该矿还通过举行安全誓师大会、征集安全家书、举办安全事故案例展等警示教育活动,引导干部职工牢固树立“珍惜生命安全就是对矿井、对家庭的最大责任”的观念,从思想深处拧紧“安全阀”。
安全大培训:
追求百分百完美
相对于大矿,杨村矿的管理人员存在年龄偏大、文化底子薄的不足。可就是这样一支不被看好的队伍,却在煤业公司组织的井下区队管理人员考试中一举夺得团体第三名,成为一匹“黑马”。
然而,对于“黑马”一说,该矿主抓安全教育培训的教培中心副主任任思华却有不同看法:“这个成绩在意料之中,如果正常发挥,我们还会考得更好。”
据了解,为了抓好井下区队管理人员培训工作,该矿制定完善学员管理、教学管理和培训质量评估三项制度,并邀请技术专家和业务骨干现场授课,对重点人员实行“二对一”帮教,先后分专业、分层次组织培训29期2059人次,做到了时间、人员、内容、效果“四落实”。
不仅如此,该矿还将2012年确立为“全员安全培训年”,全面推行安全培训风险抵押制度、基层安全培训联络员制度和一票否决制度,确保了职工参加培训率100%、安全生产知识考试合格率100%、脱产培训率100%、持证上岗率100%,以百分之百的完美追求,全面完成了各类培训任务。
素质大提升:
向技能素质要安全
“井下活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回想起刚参加工作时的情景,综采二区职工徐瑞宽的一句顺口溜耐人寻味。
如今,随着该矿薄煤层机械化开采的实现,采煤装备不断向自动化、数字化迈进,徐瑞宽的思想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新装备不仅让我们甩掉了大锨,也甩掉了每个人的安全阴影。现在,我们迫切要做的,是练就一身过硬的技术,来驾驭它们。”徐瑞宽说。
在从攉煤工到煤机手的角色转换中,只有初中文化的徐瑞宽从能简单操作采煤机到能看懂电路系统图,再到能独立排查出故障点、完成检修任务,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也收获了个人的成功。今年,他在杨村矿举办的首届“超越杯”职工岗位技能大比武中夺得薄煤层采煤机司机专业第一名,成为技术拔尖人才,也成为大家竞相学习的榜样。
今年以来,该矿按照“技能保安、素质保安”的安全思路,开展导师带徒、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提高了职工的技术水平和安全综合素质,涌现出一大批技术拔尖人才,尤其是在该矿举办的首届“超越杯”职工岗位技能大比武中,4个优秀团体、88名岗位技术能手脱颖而出,成为“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的急先锋,为矿井安全平稳生产提供了保证。
(马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