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8月09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成长,首先摘除头上的“紧箍咒”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东滩矿综机车间“三对一”模式成为育才新平台

  一年半前,山东兖矿集团东滩煤矿综机车间悄然启动的一项职工培养计划,如今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该车间149名职工,拥有高级工63人,技师4人,高级技师1人。

  “以往,煤矿综机口人才培养的方法以及个人业务技能掌握单较为单一,不能做到一专多能,职工业务技能水平参差不齐,个人处理故障能力不均衡。寻找一种适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摘除职工成长过程中偏科、挑食的‘紧箍咒’。”该车间主任张立介绍说。

  集思广益,契合区队、班组实际的“三对一”人才培养计划出炉。“三对一”即为职工指定3名师傅,分别传授电气、机械和技术管理3个方面的技术知识与现场实践。

  张立介绍,在电气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方面,徒弟跟着师傅一起排除各种电气设备故障,先熟悉设备的功能与原理,再熟记各种模块具体结构和维护方法。为检查培训效果,在保证现场有安全监护前提下,由师傅设置故障,徒弟独立进行故障诊断与排除,同时认真填写故障诊断报告书,再由师傅根据排除结果、报告质量和熟练程度等进行综合评分。

  在机械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方面,主要采用反复拆装的方法进行实践教学。即在师傅的监护和指导下,徒弟对照图纸将设备反复拆装,在实践过程中,徒弟既加深了对设备各部件的认识,又提高了动手操作的能力。

  在技术管理培训方面,安排成熟认真的技术管理人员和徒弟结成“技术管理对子”,一同跟班下井、组织生产和参与值班,进行手把手、心贴心地“传、帮、带”,对徒弟遇到的各种问题,师傅现场给出针对性较强的解答。这样就减少了徒弟单独学习实践带来的盲动和不分主次,避免了走弯路、绕远道。待时机成熟后,师傅只在一旁辅助、指导和观察,主要工作任务都交与徒弟,让徒弟在安全监护下,放手去实践发挥,顺利地完成技术管理方面的综合考评。

  为实现安全高效生产,在1303自动化信息化工作面上,该矿从德国引进了技术先进、工艺精湛的SL750采煤机。采煤机运抵车间后,针对各部分的技术特点,车间迅速组织师傅们组成攻关团队,掌握采煤机结构特点和整机安装与调试的方法,制作三维动画演示和图片说明的培训教材。

  为提高徒弟学习先进技术的积极性,车间制定激励制度,对学得快、学得好的徒弟,每人奖励300分,同时将师徒的照片和学习心得体会一同张榜公布在宣传栏中,供大家对照学习。

  井底水仓污泥淤积面广量大,人工清理效率低、强度大,如果不能及时清理就会造成水仓储水能力下降,直接威胁整个矿井安全。有3对师徒报名参加清污攻关小组,几经努力,研发出新型柱塞式清污泵,经工业试验顺利投入使用,在有效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前提下,节约人工成本90万元以上,在配煤和其他方面累计创造经济价值300万元以上。被兖矿集团推广,并申请成为国家专利产品。

  “三对一”人才培养模式,让职工受益匪浅。2011年以来,车间先后完成EBZ150A综掘机后支承连接方式的改造、齿辊式破碎机的应用与维修、皮带机头仓架清煤装置应用等20余项科技成果;一批人才也逐渐成长起来,涌现出兖矿集团首席技师路国华,济宁市“五一”劳动奖章、兖矿集团劳动模范、兖州煤业公司综机维修技术能手模范王帅等一批优秀技术骨干。(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