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约记者 胡忠坤
通讯员 李增光
草原美丽的夏季即将到来,背起简单的行囊走在点点新绿的草原上,回望饱受春天滋润的足迹时,心情是无比地清爽。这是母羊产羔的时节,一只只湿漉漉的羊羔跌撞着来到了这个世界,一声声浑浊的羊叫声和悠扬的长调回荡在草原的天际。5年前的这个季节里,远在祖国西南的云南冶金集团及所属控股子公司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驰宏公司)的一群开拓者来到这里,创建了呼伦贝尔驰宏矿业有限公司。
2007年6月9日,公司降生在这片天地之灵孕育的草原。5年前的公司就像一只嗷嗷待哺的羔羊,如今已经蜕变成一只年轻的雄鹰,她俯瞰着草原,思恋和祝福着这片美丽的家园。
速度与责任
2007年6月9日一大早,呼伦贝尔市政府办证大厅专为公司开放。一个上午,公司完成了所有的工商注册登记手续。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当讲着一口云南地方话的公司总经理杨宏站在办证柜台前时,年轻的北方办事员惊讶了:“从听说驰宏公司的名字到今天还不到一个月嘛,这速度也太快了。”工商局的领导在一边也笑了,竖起大拇指:“这就是驰宏速度!”
一周之后的6月14日,呼伦贝尔驰宏矿业有限公司揭牌。这标志着云南冶金集团、驰宏公司与呼伦贝尔市的合作迈出了崭新而坚实的一步,标志着呼伦贝尔铅锌资源的整合开发工作步入了实施阶段。从与其他4个股东签署出资协议书共同发起组建公司,到召开股东会、董事会及监事会开始,创业团队迅速展开工作。从零开始、从无到有,一桩桩、一件件事情,树立了驰宏形象,彰显着驰宏速度。
公司落户呼伦贝尔,许多人质疑:在大草原上建厂能行吗?会不会污染了环境?“云南冶金集团十五、十一五的技术改造,甚至所有的项目都是围绕节能减排、企业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的。始终不忘在发展中保证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让碧水蓝天永驻。”集团董事长董英的话语是最好的诠释。
公司成立每走一步都不忘肩负的责任,不忘对绿色草原的承诺。坚持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保护草原并重,发展与美丽共赢。
2010年7月6日,国家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亲临公司进行现场指导,下发了《关于呼伦贝尔驰宏矿业有限公司铅锌冶炼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批复认为:“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总量指标符合地方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各项清洁生产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环评获批,铅锌冶炼项目进入了全面开工、快速推进阶段。公司将建设一座资源节约、节能环保、指标先进、管理高效,与美丽大草原交相辉映的现代化绿色强企。
公司20万吨铅锌冶炼项目采用先进工艺设备、加大环保投入。项目总投资约33.98亿元,其中环保投资约3.4亿元,占总投资的10%。项目设计规模为年产14万吨电锌、6万吨电铅。铅冶炼的主体工艺采用澳大利亚奥斯迈特公司的“奥斯迈特富氧顶吹氧化+还原熔炼”法。锌冶炼的主体工艺采用云南冶金集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段富氧加压直接浸出法”的全湿法流程。预计项目建成投产后,企业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可达到同行业领先水平,将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投产后废水将全部回收处理利用,做到污水零排放。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里有一则有趣的小故事:呼伦贝尔是长期受到保护的国家重点草原和林区,地方政府要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对呼伦贝尔丰富的有色金属矿产进行开发,急需寻找具有一定实力的合作伙伴。在寻觅之中,听说了驰宏公司。在未惊动驰宏公司的情况下,他们悄悄前来考察,经过多次调查和考证,他们被驰宏公司致力于绿色环保、发展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和成功实践所深深打动,终于亲自登门,最终选定了有着良好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声誉和技术实力的云南冶金集团和驰宏公司。
具有知识产权的“IY”炼铅工艺技术。减少了艾萨炉工艺的鼓风炉环节,缩短工艺流程,同时奥斯麦特炉产出粗铅以液态形式直接泵入阳极制备,缩短了工艺流程,节约了能耗。
自主研发的“高铁硫化锌精矿加压酸浸技术”使锌浸出率达到98.76%,能耗与传统工艺相比节约25%。同时,根治了传统湿法炼锌工艺二氧化硫尾气外排对环境的危害。技术的不断进步使企业不但达到了清洁生产,还实现了真正的变废为宝,体现了“节能环保也是效益”的驰宏公司理念。
和谐与精神
如今,一座现代化工厂正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拔地而起,已初具规模。这片土地多年前还是封禁地带,人迹罕至,一片草原的荒野。而今,昔日的荒漠草地变为人声鼎沸、朝气蓬勃、和谐繁荣的现代化新型企业。
2011年是工程项目建设全面推进的一年。建设中的员工多数为云南来的南方人,终于切身体会到了呼伦贝尔的风与雪,面对冬季漫长、气温极寒的特殊地域和气候条件,公司领导班子带头,在仅有的5个月里,抢抓建设黄金期。实现冬季之前主体厂房封闭,工业锅炉产汽供暖。公司集中各方专家成立了专家组。有位60年代名牌大学毕业的老建筑专家,老人家果敢睿智、雷厉风行,提出“小事不过夜、大事不过三”的要求,使一般技术问题当天得到解决,重大技术问题三天内得到解决,他每周处理200多件问题,以至于他吃、住都在办公室。
整个铅锌冶炼工程建设就像一个交响乐团,演奏着驰宏呼伦贝尔公司的一篇篇和谐的乐章。几十家设计施工单位,公司作为业主方与各参建单位联合成立项目建设指挥部。指挥部里有两位70多岁的老专家都姓王,一位来自北京总包单位的顾问“北王”,另一位是云南业主方的顾问“南王”,“南北王”两人性格各异,在施工现场工程调度例会上为技术问题经常争论不休,可大家却天天看到他俩结伴在现场查看问题,有时还一个搀扶一个爬高走低的,他们的背影和足迹留下了一串串和谐的音符。各参建单位团结协作,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到今年5月30日,累计完成投资229040.2万元,完成投资总概算的67%。
“驰骋天下,宏图高远”是驰宏公司承载云南会泽铅锌矿60多年历史文化沉淀的精髓,当人们带着这样的情怀、带着这样的精神“走出大山”,来到呼伦贝尔广袤无垠的草原,那将撞击出什么样的火花?从呼伦湖和贝尔湖的情同手足,到樟子松与白桦林的连理姊妹,南方的勤劳与北方的勇敢水乳交融,大山精神也就和草原情怀融会贯通。驰宏呼伦贝尔公司向来以艰苦奋斗和艰苦创业著称,正是这种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铸造了驰宏人的精神之魂。
今天,呼伦贝尔驰宏矿业经受住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南北差异大、不确定因素多等多重考验。靠艰苦奋斗、团结奋进的精神,靠创新思维、科学发展的智慧,靠战天斗地、勇于拼搏的勇气,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在呼伦贝尔留下了自己扎扎实实的足迹,翻开了呼伦贝尔历史崭新的一页。在2011年冬季的第一场雪中,年轻的80、90后员工来不及加冬衣,顶风冒雪把胳膊般粗的电力电缆,一步一个脚印地拖到了管廊桥架上。他们穿着蓝工装的身影和伴随他们漫天飞舞的雪花,永远定格在公司的历史画册中。
员工们用实际行动实践着驰宏精神,把高原情怀、大山精神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豪情万丈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勇于奉献、真诚朴实的精神。
落户呼伦贝尔,扎根大草原,融入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文化氛围,通过建设花园式工厂,展现公司绿色强企的形象,反映公司企业精神和核心价值观。公司把厂区道路名称与驰宏公司“驰骋天下,宏图高远”的企业精神相连。
未 来
如今,公司项目建设进入了冲刺阶段,力争今年9月30日铅系统具备试车条件,10月30日锌系统具备试车条件。春夏之交的工地上呈现热火朝天的景象。
公司落户呼伦贝尔,在进行铅锌冶炼项目建设的同时,着手资源保障工作。目前,公司先后竞价取得26个探矿权,总面积778.72平方千米。公司提出了“全面铺开、重点突破”的总体工作思路,在探矿权范围内,分阶段开展了矿产勘查工作,得到了大量的地质资料,完成了23个探矿权的申报材料,及时提交国土资源部门。逐渐探明了具有较好找矿前景的靶区,目前勘查工作稳步推进。同时,公司还积极与周边及外围矿山企业联系协作与资源整合,与当地矿山企业进行广泛接触,沟通铅锌精矿供货事宜,签订精矿供货框架协议。
此外公司还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员工是企业最宝贵财富”理念,坚持“以项目建设锻炼人,以企业发展凝聚人”的工作原则,立足项目建设及长远发展,实行“人才本地化”建设、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加快打造适应公司项目投产所需要的高素质员工队伍,营造“处处有舞台,人人能成才”的文化氛围。
2012年是项目建设准备试车的冲刺之年,是公司发展最重要一年。在呼伦贝尔经济开发区内建设年产电锌14万吨,电铅6万吨的现代化铅锌冶炼基地,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型标杆企业,会让“世界一流、行业领先”的现代化花园式工厂与美丽草原交相辉映、和谐发展,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该项目的建成必将成为北方草原上又一颗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