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保才
近两个月来,16亿元大单、11个省份、数百个县市集中独立招标的农药政府采购,犹如一道惊雷,炸响了已经连续沉闷低迷了两三年的农化行业。
政府为什么要实行政府采购?其主要是针对哪些作物的什么品种?各地政府采购的流程有什么差异?今年中标企业有哪些?有哪些经验和教训值得参考?政府采购是否会扩大化持续进行?农药企业如何获得政府采购?
农药政府采购全面展开
从4月中旬开始,农业部、财政部根据《农业生产防灾减灾稳产增产补助资金实施指导意见》对我国的冬小麦主产区“一喷三防”主要对施用的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等给予补助。这是今年国家首次实施“一喷三防”补助政策,第一批采购总额为8亿元,不长时间后,国家旋即追加了8亿元的采购款。中央财政总共安排16亿元资金对主产区3.2亿亩麦田给予补助,每亩补助5元。涉及到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江苏、四川、陕西、湖北、山西、甘肃、新疆共11个冬小麦的主产省区。
“一喷三防”技术将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微肥、抗旱剂等)混配,一次施药可达到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倒伏,增大麦穗、增加粒重的目的。由于其使用面广、用药期短、作用效果显著,对小麦的稳产高产起到十分关键而又特别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农业部和财政部,紧急拨款并两次追加扩大补助范围和数量的重要原因。
政府招标给优势农资生产企业提供了一条良好的销售途径。政府补贴采购既有利于优秀企业品牌推广,也在减量用药、避免使用中毒、提高用药安全以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凭借政府的公信力,公开招投标对企业品牌跨区域的培育和传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政府采购力度的加大,改变了之前以经销商为尊,墨守成规式的销售模式,但是也忽视了市场该有的秩序,间接垄断了市场,而价格问题又被重新提上日程。经销商面对政府采购,厂家都在竞争投标,竞争压力倍增。实力比较强大的经销商有强大的资金链人脉链,通过直接参与采购配送分得一杯羹。
生存策略待改变
在抓住机遇的同时,农药企业还应认识到这样一个问题:逐渐扩大化的农资政府采购,固然是好事。然而,这种做法给农民、厂家、经销商带来的究竟是欢心还是……从市场的角度讲,大量的政府采购的免费赠送是否破坏了市场机制?农民被赠送的是否就是适合自己的药呢?尤其在中国这个种植结构复杂的农业环境中,这种赠送就像大锅饭,你吃也得吃,不吃也得吃。
有些厂家可能沾沾自喜,以为这样中标可以垄断市场,假如你今年中标了,获得了大部分市场,那明天政府不采购你的了,是不是一下子失去了这个市场。当传统渠道被颠覆,这种政府渠道真的很保险吗?可谓得失一瞬间。如果一个公司的产品建立在政府采购上来占领市场,难道不感到颤栗吗?有些经销商也参与其中,以为自己拿到这蛋糕可以击败对手,但自己的体系是否遭到破坏?当一切不再按照市场竞争机制运行的时候,当垄断残暴的分割市场的时候,整个农资商业生态链——生产企业,经销商,零售商,农户——都会随之重新坐标和定义,其也到了更新生存策略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