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6月26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张继勇:一个海归博士的“云”理想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叶一剑 期望钧

  

  一个小公司,却在创业初期就搞起了全球化的布局,北京公司负责具体产品研发,位于瑞士洛桑的研究院则负责前瞻性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这种创新的商业模式为易云捷讯的快速发展注入了不断的原动力。

  作为易云捷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张继勇身上有几个很具象征性的标签:70后,海归,博士,云计算工程师。

  

  洛桑的研发中心

  

  张继勇在回国之前就很清楚,经过多年的全球化发展后,在技术研发、商业理念、产业新空间等方面,中国和欧美国家相比,已经没有明显的落差,唯一的区别就是,中国这个新兴市场或许更大。所以,在决定创办自己的公司之前,张与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两个同学先在瑞士洛桑建立了研究云计算系统的团队,公司成立后将该团队直接转变为公司在洛桑的研发中心,通过这个中心进行全球最前沿的云计算技术的监测和研发。

  直到现在,张继勇一年中仍有很大一部分时间在瑞士度过。在其看来,2008年在瑞士洛桑成立的研发中心,对于公司在国内的竞争力提升和独特商业模式得以可持续的发展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在瑞士洛桑设立研发中心,就是基于创新环境的考量,算是我们全球化的一个布局,确保技术始终具有领先性。在北京成立公司后,我们逐步将具体产品研发交由北京的团队来进行。”张继勇说。

  在张继勇看来,云计算是IT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产物。回顾整个IT技术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IT技术的发展已经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的个人计算时代,及90年代中期至今的互联网时代,当前正处在云计算时代的早期阶段。“云计算为IT领域带来的变革,如同当年发电厂为电力领域带来的变革一样。”

  

  两个月拿到风险投资

  

  2011年6月份,易云捷讯在中关村正式注册成立,而在公司正式成立之前的4月份,张继勇开始通过清华大学校友的关系和信中利投资集团的汪潮涌接触。4个月后,也就是公司正式注册成立两个月后的2011年8月,易云捷讯和信中利达成了投资协议,张继勇表示具体投资金额不方便透露,但“基本满足了现阶段公司发展的资金需求,也基本符合当初创业团队对融资的预期”。

  “回想起来,应是我们团队的真诚,以及技术方面的全球领先打动了汪先生。”张继勇告诉记者。“目前,团队潜心专注于产品革新和市场开拓,还没有下一轮融资计划。”

  易云捷讯基于自主研发的云计算核心技术,已经开发出涵盖“如何建设云”和“如何使用云”两个方面的系列产品,而他们的目标是,“致力于云计算核心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云计算基础支撑系统及企业级解决方案,并为客户提供简单易用的云应用产品,成为中国及世界领先的云计算技术的提供者”。

  易云捷讯2012年的市场开拓目标是2000万,“目前看来,完成这个目标不成问题。”张继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