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职业经理人 “要钱”、“要权”、“要感觉”,另一方面是企业老板“不放心”、“不放权”、“不放手”,老板和经理人之间应当如何建立忠诚和信任的关系?6月8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在渝举办的总经理论坛上,职业经理人的定位成为热点。
“资产”与“资本”的
意识对抗
截至目前,职业经理人跟老板的关系仍然是一家企业中最难处的关系,为什么不能用待遇、事业、情感把人给留住,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客座教授、“总裁教练”张伟俊指出,“这里可能有一个最基本的矛盾我们还没有意识到,或者意识到了还没有很好地去做。老板这些年已经习惯把经理当资产了,但经理人现在开始把自己当资本了。”
所谓“资产”,是企业用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以为投资者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归企业所有。老板们常常会发出这样的声音:“这是我们最宝贵的资产,他是我们最珍贵的资源。”对此,张伟俊说,尽管“宝贵”、“珍贵”,但在老板眼里,说到底这部分人还是被动的,老板是可以想怎么着就怎么着的。
所谓“资本”,是投资者对企业的投入,归债权人和公司所有者(股东)所有,企业对其资本不拥有所有权。
现在的职业经理人习惯把自己当作资本了。资本的特点是有竞争性、要增值、有独立性、不归企业所有,还有流动性。投资环境好,资本就来;投资环境不好,资本就撤;资本要撤,老板也没辙。
职业经理人是资本而不是资产,个人的品牌已经成为他个人的资本。他在你这儿的时候,当然可以成为你企业资本的一部分,所有权是他个人。“他是人力资本,你是货币资本、金融资本,他越来越强调要跟你同起同坐,他的估值你如何估?”张伟俊提醒老板们,你准备好接受这样的资本而不是资产吗?
60岁成
企业家退休“分割线”?
对于企业家而言,如何让企业持续发展是最重要的问题。
同时,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助理刘湧洁指出:“现在经济形势等方面发展变化得很快,60岁以上的企业家可以考虑退休,让位于有能力的子女或职业经理人,因为时代已经不一样了。”
刘湧洁认为,很多企业家60多岁了还在一把手的位置上,殊不知这样可能会阻碍企业的发展,时代变化太快,企业要延续下去必须不停地学习、创新,企业家更好的做法,应该是让位给有能力的子女或职业经理人。此观点一出,立即引起重庆“高龄企业家”的强烈反弹。
对此,年过六旬的重庆新大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彭忠英认为,企业家的年龄只是一个数字,而创业经历才是可贵的财富,“我的理念是生命不死,战斗不息”。
此外,56岁才开始创业,而今年逾古稀的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也表示,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和人脉也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对此,张伟俊表示,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方面,我国真正的企业家资源是十分稀缺的,如果一到60岁都退休,可能很多企业都会瘫倒;另一方面,企业家是高危人群,60岁了就应该制定一个退休计划,让子女或者职业经理人接触一些重大事务,逐年放权。”
张伟俊进一步表示,目前很多人到了60岁还是中年人,身体、思想各方面的情况都还很好,特别是很多民营企业家,他们还是可以继续奋战在第一线的。
(吴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