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陕西省政府决定组建榆林能源集团公司,打造亿吨级大型能源化工企业,发展商品煤开发、煤电一体化、煤盐化工和煤炭营销。
陕西省区域经济研究会会长、西北大学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院院长白永秀对记者表示,陕西这个能源大省转型所要面对的问题不少,一方面能源企业越来越多地集中在政府手中,活力不足;另一方面陕北能源化工基地要延伸产业链,发展深加工、精加工,却面临缺水的难题。
能源驱动陕西经济
这些年来,能源化工产业已经取代制造业成为陕西的主导产业。在陕西省“十一五”发展思路中,对陕北的区域发展定位为“跨越发展”。
榆林、延安二市位于号称“能源聚宝盆”的鄂尔多斯盆地区域内,煤油气盐资源丰富,西部大开发战略将陕北能源开发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今年获批的《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提出的“四区一基地”战略定位中的“一基地”就是指国家能源化工基地。
不过,在白永秀看来,陕西这种越来越依赖资源的发展方式比较单一,在资源价格下跌的情况下,受到的冲击影响比较大,因此有必要进行产业转型。
其实,陕西省已经看到陕北依赖能源输出的不可持续性,在“十二五”规划中,将原来的“陕北跨越发展”改为“持续发展”。
在陕北各地,也在探索走能源深加工、精加工的路子。
“延安的工业转型主要是发展精细化工,特别是煤化工、石油化工和天然气化工。”延安市委政研室主任邓世宏告诉记者,这几年延安要上马一批乙烯、甲醇和电厂等大型化工项目。
延安资源转型的一个重要优势在于,有延长石油集团这样一家属于地方的国企,它的精细化工项目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在延安当地。
不过,当地一些官员告诉记者,延安的经济结构现在还是比较单一,除了能源化工企业外,找不出一家拿得出手的企业。
转型之困
产业转型并非说起来那么简单,在陕北,发展资源深加工、精加工就需要上马一大批高耗水项目,而当地水资源非常稀缺。
延安市水务局副局长赵西安告诉记者,延安市日用水量5万吨,而目前唯一一个大型供水工程就是王瑶水库。
“为了保证向延安市区供水,我们水库已经有4年没有空库运行,泥沙淤积占去了一大半水库库容,而按照省水利厅的防汛要求则是两年空库运行一次。”王瑶水库管理处副主任南振奋对记者表示,再过几年水库仅向城市供应生活用水都会困难,更别说工业项目了。
“十二五”期间延安要布局富县180万吨油煤气综合利用、延长盐煤气综合化工、黄陵子长780万吨煤焦化等一批精细化工项目,如何解决耗水问题?
为此,延安市委书记姚引良提出“引水兴工,产业转型”。一方面,在延安北部从黄河引水9180万方,分别供应延安市区和延长、延川等县城的生活用水,以及姚店、永坪、子长、延长4个工业园区的生产用水;另一方面,在延安南部修建南沟门水利枢纽工程,以解决洛川、富县、黄陵等地的延安炼油厂、杨舒工业园区、华能延安电厂、延安能化基地等生产生活用水。
引黄工程指挥处和南沟门水利枢纽建管处两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两个工程预计最快3年后才会建成。
此外,能源化工产业发展的体制弊病仍然难以解决。白永秀表示,这些年来能源化工产业越来越集中到国家手中,虽然“新36条”鼓励民企进入垄断行业,但是民企很难进入,很多企业不是被国企收购就是“傍大款”投靠国企旗下。而能源产业越集中在政府手里风险也就越大。
“最近的煤炭、石油价格下跌给陕西敲响了警钟,要反思以往的发展模式,及时进行产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