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龙
今年6月是全国第11个“安全生产月”,各地各单位围绕“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活动主题,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纷纷开展了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安全竞赛、检查整顿等活动来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这对增强干部员工的安全意识,提升危害识别和防风险能力,强化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预防措施,提高规章制度的执行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笔者认为,安全应当不只30天。
在“安全生产月”里,干部在会上说的是安全,员工在班组学的是安全,职能部门检查工作的重点也是安全。“安全月内无事故、安全月内保安全”成了干部员工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在安全生产月,人人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处处营造出安全生产的浓厚氛围。然而,安全生产无事故又何止这30天?
开展“安全月”的目的,其根本就在于要为我们的安全生产敲响警钟,普及安全知识,营造安全氛围,增强全民安全意识。我们不能奢望在短短的30天里,就使安全工作一劳永逸、万事大吉。在复杂多变的生产活动中,任何一个细小环节的失误,都可能诱发重大的生产事故,因此,安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
我们应该以“安全生产月”为契机,以全面标准化管理提升为动力,生产班子认真组织薄弱时间、薄弱地点查岗不放松,紧盯、紧靠现场,真抓实干,严格要求;生产科室人员坚持多下井,严格中夜班现场管理,对现场存在的问题盯上靠上及时解决;生产区队正确处理安全、质量与生产的关系,超前排除不安全隐患,提高现场工程质量;每名员工充分认识安全的重要性,不断加强业务学习,严格正规操作,增强防范事故侵害能力。让我们把安全当成一种习惯,一种如吃鱼吐刺、下雨打伞的生活规律,习惯按章操作,习惯标准动作,让安全管理一贯化、安全教育经常化、安全生产习惯化。让每月都有安全周,天天都是安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