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合康变频2012年的第一次股东大会正在召开。7位股东与合康变频的高管们,除了“八卦”王亚伟离开华夏,除了举手同意3个议案等,热论更多的是公司在武汉的生产基地,以及未来可能的人员变动。
游刃商场20年中,47岁的刘锦成有过多次角色转换,如今,合康变频也正步入结构调整的关口。
【钟表大亨】
1988年,武汉大学法律系毕业生刘锦成立志要做一名律师。
在分配到广东万宝集团进出口公司工作一年之后,国内经济形势日益变差,喜欢逆向思维的刘锦成坚定地认为,“抄底”机会已到,该是为盖自己的律师楼攒钱的时候。于是,在很多人纷纷“上岸”的时候,刘锦成“下海”了。
在广州,刘锦成什么都卖,礼品、钟表、电子产品……他很勤奋,捣鼓了3年就有了20万元的积累,盖律师楼的钱攒得差不多了。
一笔没做成的生意,让刘锦成有了新的想法。有一次,刘锦成签到了一个5000只手表的大单,价值10万元。在当时,这是一笔大数目,刘锦成说当时他就想如果这钱不赚成,可能这辈子都不安心。
但最终刘锦成还是没赚成。他找的供货商是一家香港钟表厂,但在那儿他根本拿不到货,这个大订单只好告吹。“如果100只手表或许还有办法。”刘锦成回忆道。
不过,刘锦成并没有后悔太久,他很快就豁然了:“既然钟表生意这么火,自己开一间钟表厂不是更赚钱。”
1992年8月,刘锦成用攒下的20万“律师楼费”,在广州租了两间房子,开起了自己的钟表厂。两个月后,第一批手表正式出炉。到2002年,刘锦成的明珠星集团钟表主业年产值已经近5亿。
【天使投资人】
合康变频是刘锦成的第一次投资。2002年,刘锦成赖以起家的明珠星集团,钟表主业年产值已经近5亿,但他发现这一行的利润空间逐渐趋窄,市场正在萎缩,而他视为榜样的华为却越做越大,所以想进入高科技行业。但琢磨很长时间,刘锦成也没决定具体要做什么。
这年8月,两位老乡找到刘锦成。他们俩一个叫杜心林,一个叫陈秋泉,与刘锦成毕业于湖北监利的同一所中学。
杜、陈二人是中科院研究所研究生同学,毕业后均在首钢研究所工作。1999年,两人同时进入利德华福,主导功率单元研发工作。
一年之后,杜、陈又离开利德华福,依靠掌握的“单元串联式多电平变频器”技术开始创业。2002年,杜、陈在深圳创业失败,但并不死心,于是开始游说已经在广州颇有所成的刘锦成。
那时,刘锦成对于高压变频一窍不通,然而,在短短一周考察之后,他即决定向这家失败的公司投钱。当年,刘锦成投资1500万元,占75%股权。2003年6月,合康变频在北京注册成立。刘锦成担任董事长,从上海请来老同学张涛担任总经理,主持公司日常运营,杜心林和陈秋泉主管研发和生产。
也许是这一单让刘锦成找到了感觉,他随后成立明珠星投资有限公司,并相继投资了两家电子元器件企业,2005年又投资了IT网站51CTO,2008年投资电商企业优衣汇,2009年则投资了一家生产LED的企业,“至今已有五六个投资”。
【结盟】
2010年1月20日,创业7年后,合康变频登陆深圳创业板。这时刘锦成的角色已经转变为合康变频的管理者。
与刘锦成促成合康变频上市的,是5个各自“身怀绝技”的人。刘说这个团队是完美的。
随着规模化扩张需求越发迫切,对资金有了更高的要求,合康变频需要更多的钱。2008年底,联想投资、联想控股等共同向合康变频注资7600万元,占股15%。此外,君慧创投、绵世方达和新锦泰等风投相继进入。有了充裕的资金,合康变频的业绩攀升更快,随后的上市已是水到渠成。
刘锦成的理想是把合康变频打造成中国的西门子、ABB。为了争夺这一块更为广阔的市场,刘锦成和他的团队在2011年初调整募投项目,在武汉基地增加中低压及防爆变频器生产研发内容。据刘锦成介绍,目前这一项目已经进入安装阶段,预计今年投产。
(摘自《理财周报》 黄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