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6月16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美食顾问工作室:爱吃者的掘金术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美食顾问,是穿梭在各大餐厅间的“生活家”,他们在下午茶或者晚宴的谈笑间,靠出售“唇齿之欢”来赚得优雅生活。在沈阳,也即将有一个这样的工作室,致力于传播美食文化。那么这个美食工作室到底以什么方式经营呢?利润如何呢?

  创业灵感:

  贪吃女生收获事业春天

  江澜是浙江湖州的一个热爱生活的女孩子。她对于美食有一种狂热的态度,几乎所有业余时间都在研究美食,营养搭配、菜品设计,无所不通,大学时代就被同学们奉为美食小灵通。因为太过贪吃,江澜不小心长成了一个小胖美眉,在一个崇尚骨感的时代,她注定“愁嫁”。好在天性乐观开朗,她更加专心地研究美食。因为和很多饭店、酒楼相熟,那些餐厅经理有时候就邀请她帮助客人点菜布局。由于她对美食特别精通,又不是以圈内人的身份来看待美食,所以总是有很多创新。比如,她认为,不是所有西餐都可以配葡萄酒,色拉酱一般带有酸味,如果配葡萄酒,葡萄酒的味道就会被酸味所覆盖。

  江澜自己接的生意越来越多,于是就带着一群吃客经营起了一个美食工作室,靠出售“唇齿之欢”来赚些优雅生活的资本。她也没想到自己因为贪吃愁嫁,却获得了意外的事业春天。

  营销模式:

  靠圈子,靠口碑,靠文化

  江澜组建工作室后,并没有进行大力宣传。她基本靠圈子,靠口碑,靠文化。她同时给20多家美食杂志提供专栏稿件,她直言:“做这么多专栏肯定辛苦,而且拍菜的照片成本很高。”她考虑成本后,拉了一个摄影工作室来一起工作,之后又拉了一些赞助来共同分担费用。她的营利模式主要靠帮人设计食单、设计宴会来赚取服务费用。一部分是需要推广的餐厅,请她来帮助客人点菜;另一部分是有举办私人宴会需要的消费者,请她来安排宴会的方式和具体的菜品。这需要很强的沟通能力和专业精神。

  江澜介绍自己的创业心得说:“食客凭借什么信任你?那就是你对美食真正的热爱,我不会说谎,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所以赢得了各方的信任,能做食客和饭店两方面的生意。”整个团队由最初的随意感性的营销,慢慢演变成系统化、商业化的模式。她在做单纯的美食服务后,也涉足了酒店的管理咨询领域。

  她讲述了一个例子:去年有一家著名的酒楼通过朋友介绍,找到她的团队给酒楼做咨询管理策划。那是一家曾在当地风光无限的酒楼,有近5000平方米的营业面积,属于那个城市的餐饮“巨无霸”,2000年开业至2005年上半年,生意一直异常火爆。由于种种原因到2005年下半年酒楼生意每况愈下,至2005年12月时,日营业额由原来的6万—8万元降至2万—3万元,严重的时候日营业额不足2万元。老板在慨叹车水马龙、人头攒动的繁华时,有一种“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悲怆。

  通过三天的调研、交流、磋商,她的团队就给那位老板的酒楼开出了企业“病危通知书”,并提出“抢救”方案。

  因为做得越来越顺手,江澜决定将这种商业模式推广开来。由于在浙江各地推广得不错,于是,通过商会关系,她联系到了在沈阳的同乡,打算将自己的模式推广到沈阳。

  投资模拟:

  投入并不大,人脉要求较高

  这种工作室最好租在餐饮业密集地区的写字间里,面积不用太大,20平方米就够了。这样可以节省成本。人员以兼职为主,主要靠网络美食群里一些美食爱好者,谈成一笔业务给提成,节省人工成本。宣传成本高一些,大约每月要800元左右。另外需要一些流动资金,来度过初期的等待期,大约1.5万元足够了。总体讲,这个模式需要的先期投入并不大,人脉要求较高,专业是核心。

  (摘自《辽宁日报》 王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