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6月05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中兴通讯: 创新像呼吸空气一样自然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陈发清

  

  在今年2月份巴塞罗那举办的移动大会上,中兴通讯展示的一项通信技术令参展商和观众眼前一亮:只需轻轻一碰,就可以发送信息、连接蓝牙、共享上网,这个名为“E触即联”的近距离通信技术,摒弃了目前主流终端设备使用蓝牙和WIFI连接过程中必须的复杂“配对”操作,无疑是对手机用户的一次“解放”。

  一种氛围:

  每个中兴人都乐于创新

  这项技术的诞生得益于中兴通讯软件开发团队的敏锐嗅觉。据说,软件开发三部的负责人老傅和团队成员早在2011年就发现,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即将成为移动智能终端的标配,相关的技术和业务模式,会快速发展。于是当年就确定进行自主研发,在项目启动的同时,团队就对专利进行了布局。在2011年年底,中兴通讯自己的“E触即联”商标申请落地,前后仅用了5个月时间。凭借此技术,中兴的智能终端在次年的巴塞罗那展上大放异彩。

  在中兴通讯,像这样的自下而上的创新数不胜数。作为中国研发人员最多的高科技上市公司,中兴通讯有近3万名研发工程师,占公司总人数近四成,他们构成了公司专利创新的主体。  

  中兴通讯提出,要让“每一个中兴人都乐于创新”,公司也不断通过制度建设来保障创新。早在去年,中兴通讯率先设立亿元级的内部创投专项基金,并正式发布《内部创投基金管理方案》。该基金除了面向中兴通讯擅长的产品和服务创新外,更将全面整合运营、战略、管理几大领域的创新。在这样严格制度和管理模式的保证下,中兴通讯员工的创新动力被激活,一个又一个的创新项目转化为科技生产力。

  一个传奇:

  国际专利申请全球榜首

  据统计,近年来中兴通讯每年在员工个人专利创新激励上投入超过千万元,这也促使中兴通讯近3年连续蝉联国内专利申请第一,同时,国际专利连续5年大幅提升。2011年,中兴通讯更是凭借2826件PCT国际专利超越日本松下,跃居全球企业国际专利申请量第一位。在PCT国际专利申请数量快速增加的同时,中兴通讯专利创新高度和申请质量也逐年提升。

  知识产权领域的厚积薄发,使中兴通讯在全球竞争中,尤其是在欧美高端市场的竞争中具备明显技术优势,也使得中兴通讯在国内外市场的业绩稳步增长。2011年,中兴通讯营收达862.54亿元人民币,国内和国际市场营收同比增长都在两成以上。同时,中兴通讯成为苹果之后增速最快的智能手机厂商,按出货量计在去年第四季度上升成为全球第四大手机厂商。今年第一季度,中兴通讯营业收入186.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28%,净利润为1.5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53%。

  记者从中兴通讯还了解到,公司未来还将加大对员工申请高质量专利的激励,从而带动公司更多基础专利、核心专利的产生,并进一步推动专利的标准化。目前中兴通讯正在制定新的专利激励办法,员工除了获得专利申请成功的初次奖励外,未来还将根据所申请专利产生价值大小进行相应追加激励,从而激发广大员工对申请高质量技术专利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