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6月03日 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大调研”指路 服务工商联会员企业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访安徽省宣州市宣州区工商联主席丁光胜

  

  □ 周来 本报华东首席记者 宗毅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中发[2010]16号文件,2011年5月,安徽省委、省政府出台了皖发[2011]12号文件,要求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为了贯彻和落实相关文件精神,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于2011年7月、8月对全区工商联工作和非公经济情况进行了大规模的调研,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为此联合发文进行了部署。区委书记杨业峰对调研成果进行了批示。宣州区工商联主席丁光胜说:“经过调研摸清了‘家底’,让我们在加强工商联工作和促进非公经济发展两个方面更有针对性了。”

  

  调研摸清了“家底”

  据丁光胜介绍,宣州区成立了以区委副书记华祥林为组长,区政府副区长嵇文、原区政协副主席周金保为副组长,区委政研室、区工商联等20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专题调研组,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表、个别走访等形式开展调研。在两个多月里,调研组分别召开了经济主管部门、基层商会、本地企业代表、招商引资企业代表、园区负责人、行业协会负责人等6个座谈会,就“有关职能部门如何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如何加强基层商会建设”、“如何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工商联会员企业如何在‘两个健康’发展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如何将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与乡镇商会建设结合起来”、“如何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等6个专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分别形成了翔实的调研材料。

  丁光胜介绍,这次调研的对象包括区委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区发改委、区经信委、区环保局、区商务局、区招商局、区国税局、区地税局、区工商局、区农委、区住建委、区金融办、区投资服务中心、区统计局等经济主管部门,宣州经济开发区及乡镇分区,有关乡镇街道办事处;基层商会,经济类行业协会,工商联企业家副主席单位,招商引资企业和中小企业代表等。宣城日报和宣城电视台分别多次进行了报道。

  

  整合各种资源支持非公经济发展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宣州区非公有制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已占全区经济总量的95%以上。丁光胜认为:非公经济是宣州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城镇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载体,更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宣州跨越崛起的战略支撑。正因为宣州区非公经济的主导地位,我们根据这次调研的情况确立了旨在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一系列举措。

  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丁光胜认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工商联和企业都要积极整合教育培训、维权、文化、产学研和劳动力等资源,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缺失,丁光胜提出,政府牵头,组织工商联、统计局、发改委、工商局、经信委、税务局、人社局等相关部门,联合建立健全非公有制经济统计指标体系、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和统计信息的交流共享机制,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统计监测工作。由政府牵头,区人社、金融、工商联及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建立和完善信息服务网络,为企业发展提供快速、准确、及时的人才、技术、市场、融资等信息和政策导向,企业也可通过网络上报企业供求信息、用工信息等,达到信息的双向沟通。

  丁光胜强调要总结宣州区的一些成功做法,通过区委宣传部牵头,区直有关部门配合,整合宣传资源,制定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宣传推介计划,充分利用“纸媒、电媒、网媒”等区内相关新闻媒体,不断加强对宣州区非公有制企业和企业家的宣传,重点宣传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参与慈善公益事业、“新徽商回报社会感恩行动”、光彩事业中的感人事迹,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加强工商联工作是重中之重

  要促进非公经济发展,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是重中之重。尽管宣州区工商联2011年度荣获安徽省工商联颁发的“全省工商联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据丁光胜介绍,调研中仍然发现了工商联及商会工作的诸多问题,如基层商会软弱涣散,难以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等。丁光胜说,这次的调研报告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比如,注意吸收外地在宣商会或行业协会及宣州在外地的商会或行业协会负责人进入工商联执委会。在换届中,已经将浙江商会负责人吸收为工商联执委。

  探索建立异地宣州商会,首先在宣州区外出投资人士比较集中、已经成立“宣州籍老乡会”和有一定基础的上海、北京、南京、合肥、无锡等地探索成立异地宣州商会,维护在外投资宣州人士权益,为宣州区从外地引进人才、技术、资金、企业创造条件。

  关于街道基层商会和行业商会,丁光胜认为乡镇街道和经济开发区党(工)委要主动履行对所在地商会组织的领导职责,明确副书记分管、经委主任联系商会工作,切实加强对商会的领导和支持力度。

  丁光胜就筹建“宣州商会大厦”介绍了运作模式:结合“楼宇经济”发展,按照“政府供地、纪委监管、工商联筹资、企业参与”的模式,积极筹建“宣州商会大厦”,集中工商联组织、各行业协会(商会)(已建行业协会10家,现待建行业协会10多家)、重点企业营销平台、工商联民间融资机构、异地商会办事机构、中介服务机构(会计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审计事务所、人才培训机构)等,努力把“宣州商会大厦”建设成服务经济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