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4月26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鄂庄煤矿保持安全周期全煤领先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连续安全生产20年

  截止到2012年4月17日,山东能源新矿集团鄂庄煤矿顺利实现安全生产20年,安全产煤2000多万吨,累计连续安全生产天数达到7305天,继续保持全国同类矿井安全生产周期最好水平。

  多年以来,该矿坚持“管理、装备、培训、环境”并重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观,扎扎实实开展安全生产工作,以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为抓手,不断强化安全管理,提高装备水平,提升职工综合素质,改善职工作业环境,为矿井长治久安筑牢了基础。

  强化管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该矿不断强化责任意识,严格落实岗位职责。强化责任监管,建立“人人监督、监督人人”的工作机制,实行“奖罚并举”,确保了现场安全生产;强化责任追究,从深层次上分析原因,真正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强化责任到位,落实现场巡查制度,有效杜绝了管理空当。在安全生产实践中,他们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安全管理,坚持从管理的人本核心出发,积极构建了岗位、班组、区队、专业“四级管理体系”,推行了个人包岗、班组长包班、“副职包队”和矿领导包区制度,实现了责任升级。坚持领导下井带班制度不走样,做到“工人三班倒,班班见领导”;下井带班领导在现场安全管理中真抓、真严、真管,把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到了现场,落实到了实处。

  科技创新,提升生产装备机械化水平。该矿“以机换人、人少则安”的思路,不断推进采掘机械化升级,三个采煤工作面全部使用了综采,综采机械化水平达到100%;半煤岩巷道长度超过300米以上的全部使用综掘机;综掘机全部使用液压临时支护,提高了矿井掘进水平。推进辅助运输系统升级,推广使用单轨吊机车,建设单轨吊网络化采区,提高了效率,保证了安全;使用大功率、高效能、低污染的新型内燃机车,进一步优化了运输系统。推进生产系统自动化升级,对矿井主运皮带运输系统、主井底及二采集运巷皮带等20多处生产系统进行自动化改造,确保了人员安全;通过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实现了机电设备集控化、物料运输皮带化、安全监控数字化、调度指挥自动化,矿井整体机械化水平走在了同类矿井前列。

  细化标准,实施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该矿本着“环境与人同步提升”的原则,坚持“软、硬”两手抓,全面推进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有力地促进了现场的安全生产。他们创新了以“工程质量标准化、施工作业流程化、管线吊挂线性化、设备管理责任化、生产环境文明化、材料管理定置化、员工行为规范化”为核心内容的“七化”达标体系,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质量观念和标准境界有了明显提高。积极实施美化、亮化、净化工程,对副井口“轴心地带”进行运输治理,建设了防雨棚,给职工创造了安全、舒心的劳动环境;对副井口水沟进行了梳理改造,从根本上确保了矿井安全度汛;积极推进副井底“咽喉区域”巷道开宽、等候室扩容,创建了“无障碍”高速安全绿色通道;加强井下各类轨道、管线整治,优化运输系统,逐步向井下“高速公路化”迈进;在采煤工作面创新实施了煤层注水和上下隅角垒砌矸石带等工艺技术,使工作面粉尘浓度降低了80%,瓦斯浓度由原来最高时的1.2%降至现在的0.1%—0.3%。

  培训技能,促进了职工素质综合提升。该矿创新培训内容和方式,推广个性化、差别化培训,灵活运用拉网式、菜单式、复核式、实战式等多种培训方法,形成“班班有学习、天天有讲座、周周有培训、月月有考核”培训教育模式。规范内部培训,强化外部培训,深化岗位培训,抓好学历培训,逐步实现职工素质由实用型向技术型、创新型、高层次转化。积极开展技术比武活动,坚持不懈开展“两评一讲”主题实践活动,大力组织开展“技师育高徒”活动,以“深化手指口述安全确认体系建设”为主线,全力打造了一支知行合一、标准操作的本质安全型员工队伍。 (尹雪峰 秦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