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4月20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实时化(real-time)
公关和营销时代”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连载之十八)

  □ 王吉斌 佘鹰 王宪伟 贺书漾

  

  5、传播周期短。虽然人人都可以成为互联网的15分钟明星,但是也仅仅是15分钟。因为用户所接触的信息太多,分配给每个热点的时间不够,注意力也就会随时转移,用户导致了信息热点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生存周期的缩短,典型的正态分布,在Twitter上,大部分热门话题在排行榜上停留的时间都不超 过40分钟,能停留15分钟的也不多见。

  6、长尾信息量急剧增加。各种各样的人有不同的爱好,经历和每天发生的不同的事情,而且有不同的情绪,面临不同的天气,甚至是每天每人挨的批评、遇到的难题也不一样。这一切都会因为社会化媒体的便利性以及人类展示自己的欲望,用微博、留言、讨论、转发等等方式,反应和存留在微博、SNS、IM的签名档,使得出现了海量的信息长尾。种类繁多、匪夷所思、稀奇古怪、不一而足。

  7、信息因社会化媒体而更加信任。不管是弱关系、强关系,还是泛关系链,都因为有了关系才产生关系,因为出于信任才加入了群体,因为出于信任才成为朋友,因为出于信任才给予关注。人们更愿意相信朋友之间的推荐,更加信任朋友之间的购物体验,更加信任朋友之间传递的消息。

  8、信息有轨迹性的传播。因为社会化媒体这个强大工具的介入,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覆盖面大幅度提升。因为社会化媒体大部分是基于各种强弱泛关系将用户关联起来,而建立关系是基于共同的兴趣、共同的爱好或者共同的话题、相似的动机,甚至是“臭味相投”,所以在信息传播上能够侦察到传播的轨迹,能够大概地描述就意味着可以引导。

  (二)为什么要建立实时化的思维

  只有认识到实时信息的力量,企业才会在市场上拥有巨大的竞争优势。

  ——《实时化公关和营销》中文版

  前面花了将近三万字的篇幅,介绍了实时化时代的带来,不能说期望目前还在温水煮青蛙的企业有崭新的变革,至少可以让终日疲于应付已经到来的实时化挑战的企业,能够系统的在企业战略层面建立实时化的思维。

  即使在第一次接触到这个概念时,很多人会认为,要对机会和威胁立刻做出反应可能会“过于草率,风险很大”,因而不愿接受这个思想和现实,在企业的领导人即使看到冰山就快到眼前,依然不会改变航向,估计结果会等待救生艇的到来。备战、备荒、为人民,即使不愿意变革,也做好一些是否需要变革的思考,但是这个思考,需要企业战略层面的考虑,需要在企业战略层面建立实时化的思维。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