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4月19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校园招聘进入高峰期 “拼爹”能拼出未来吗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吴敏

  

  近日,一条关于“拼爹”面试的新闻引起网友热议,武汉工业学院大四学生小杨到一家动漫公司面试,面试问题只有“家人是做什么的”、“哪里人”、“家境如何”,而关于小杨自身专业及能力的问题却没怎么问。而另一位同学告诉面试官他的父亲是工程师,家里有人脉资源,面试官当时就说他不错。不少网友都对小杨的经历打抱不平,“这哪里是面试学生,这是面试家长吧?”同时也有网友表示,职场上靠关系的情况很常见。

  临近毕业季,校园招聘进入又一轮高峰期。当找工遭遇“拼爹”,究竟是谁的无奈?“拼爹”是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成绩好不如“爹”好?

  

  陈东是广州一所师范院校2007年的毕业生。陈东从小就有做教师的梦想,“我家在农村,当时村里来了一个支教的年轻大学生。那个支教的学生对我的影响挺大的,所以我决定以后也要做一名教师。”

  因为在校的优异成绩和实习时的出色表现,毕业时小刘得到老师引荐,到广州某中学做起代课老师。陈东家在农村,家人认为他在城市有一份工作相当不错。但是陈东却不这么认为,“我只是代课老师,没工作合同,没有保险。我去年也参加了教师招聘的考试,但是没有通过面试。”

  在陈东看来,正是不同的家庭背景,才导致他和那位同学在工作待遇上有天壤之别。“我同学告诉我,他父母通过朋友关系,在教师招聘面试的时候‘关照’了一下,所以最后能成为正式员工。”陈东说,他已经不想继续做代课老师了,准备跳槽到一家出版社。“家庭没有背景的人,想要在大城市找到自己的位置,只能靠自己了。”

  

  一个进退两难的困境

  

  “有人说靠父母的关系找工作,导致社会出现不公平的显现,会激化社会矛盾。可是当我们面临严峻的就业问题的时候,最后都找不到工作,养不活自己,没有人不会利用父母关系。”张欣毕业半年的时间里,已经在各种招聘会上“身经百战”。张欣说自己最多还能熬一个月,“如果到时候实在找不到,我也打算回老家了。父母已经在家乡那边帮我联系好了一个工作,薪水不高但是在三线城市还可以生存。”张欣说,现在就业形势严峻,她自己已经很努力找工作,“拼爹”实属无奈。

  对于遭遇“拼爹党”,许多学生已经习以为常,甚至认为如果有条件,“拼爹”理所当然。记者随机对广州各高校20位正在找工作的应届毕业生做了调查,有近半数学生认为,靠家庭成员的社会关系就业是最有效的就业方式。不少学生已经对找工作时遇到的“拼爹党”习以为常。

  与那些欣然接受父母所提供的便利的人相比,还有一部分人是主动拒绝“拼爹”。父母主动为子女铺好路,但是一些子女并不“领情”。正在找工作的小璐说,她不会让父母帮忙找工作,而是希望能通过自己学会独立,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未来发展还得“拼自己”

  

  接受采访的学生虽然已经对职场“拼爹”的现象司空见惯,但是他们认为,毕业大学生在就业中“拼爹”只是拿到了一块“敲门砖”。真正要在职场中站稳脚跟,其实还是要靠自己。

  通过关系在一家大型国企找工作的小颖已经工作两年多。但是她觉得自己现在却陷入“身不由己”的状态。“因为工作是别人帮忙安排的,自己在工作上完全没有主动权,必须服从安排。我很早就有辞职的想法了,但是觉得很难退出,因为是靠关系进来的,突然又不干了,感觉又欠不起人情。”

  小颖告诉记者,单位里不乏像她这样通过父母关系进来的人。但是有很多人通过关系进来的人在其位却无法“谋其职”。小颖告诉记者,一些人被安排到了需要一定专业知识的职位,但是很多人都“干不来活”。学会计的小颖在单位的财务部门工作,“单位安排进来的人不少,我估计没地方分配,所以不懂财务的人也被安排了进来。”小颖说,这些人只能做一些打杂的工作,具体工作他们并不熟悉。“真正想要在单位里站稳脚跟,我觉得个人能力很重要。在实际工作中,父母关系并不能帮你做好这份工作。所以要有所发展,还是要‘拼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