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满足矿井转型对各类人才的需求,皖北煤电百善矿党委根据企业发展实际,从企业人才战略的长远出发,着力培育一流人才队伍,全面加强企业人才培养工作,努力锻造企业一流人才方阵,想方设法满足企业不同发展时期的各方面人才需求。
近年来,该矿煤井资源日渐枯竭,地质条件日趋恶化,作业环境困难加大、成本管理压力倍增。面对严竣挑战,该矿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坚持把人才聚力工程纳入党建工作的总体规划,把发挥知识型员工在科技兴企中的作用作为全矿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今年,全矿顺利实现安全生产981天。在产量比去年同期下降46%的情况,效益保持稳步增长,员工收入持续提高。
打造创新环境,为人才成长营造氛围。该矿始终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在注重人才培养、关心人才发展上下功夫,大力营造各类人才发挥作用的好环境,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坚持“平等、公开、竞争、择优”选人用人原则,对知识分子实行定期考核,动态管理,优胜劣汰的工作方针,创造一个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先后有邵期友、张怀志等多名知识分子一步步走上了管理岗位。为了引进和留住这些知识分子为矿山安全生产建功立业,矿上积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经多方努力协调,投资改建了大学生集体公寓,添置了空调、桌椅、床铺;投资扩建了职工食堂,解决他们的衣食住行;建立了专门的科技文化阅览室,购置了各类文化书籍2000多册;千方百计地为他们扎根矿山,安心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建立人才创新与保障机制。该矿高度重视知识分子工作,把知识分子作为实施人才兴企战略的一支重要力量,激励广大知识分子围绕矿山发展中的任务、服务大局、发挥优势,广大知识分子在煤矿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中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对全矿100多名知识分子,依据专业特长、特点,合理分工、准确定位,实施了3年规划、5年目标管理机制,形成让每一名知识分子在各专业、各岗位自然流转,调配自如,2年一轮转、3年一轮岗、5年一定位的管理机制,使每一名非党知识分子都能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今年,先后有杨敬峰、钟杰、李新杰、吴大海等多名知识分子,在基层开办了职工夜间培训班,在授课培训中提升和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
搭建创新平台,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该矿本着“再紧不能紧科技”的原则,设立了50万元创新基金,用于奖励为矿技术进步作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有40%的技改创新奖励,被广大知识分子获取,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邵期友等多名知识分子分别获得“首席员工”、“标杆员工”荣誉称号,吴正海等多名高校毕业生获得岗位标兵、技术能手称号。该矿通过抓实“五小”科技创新、“员工合理化建议”、“CIA持续改进”、“员工创新工作室”、“建立培训基地”等有效载体,切实抓实创新舞台,鼓励知识分子立足岗位求创新,技术练兵求实效。青年工程师辛东京刻苦钻研,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全身心地致力于延长衰老矿井开采年限的技术与工艺的研究和技术攻关工作。先后有多项科技成果获得专利发明,其“老巷与沿空送巷‘零距离’平行连接技术”论文荣获今年全国煤炭技术论文优秀奖。辛东京先后荣获公司及矿“首席工程师”称号,受到公司科技大会重奖,今年又喜获“第六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称号。矿机电科“邵期友技术创新工作室”研发团队,自主加工、研发的矿山机电设备远程控制器(PLC)培训操作装置平台,经过科学设计、缜密安装、精确调试,首台PLC培训操作装置平台成功“下水试航”,由此,也在全矿引发了一场技术创新“革命运动”。全矿24家基层单位先后在大学生知识分子组织带领下,创办了各单位的技术创新工作室,为矿井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持,该矿先后有100多项“五小”科技创新成果在安全生产中被推广和应用,千余个合理化建议被采纳实施。(谢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