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小方
“亨通从昔日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发展成长为今天国际线缆主力供应商、世界线缆行业的佼佼者,这一切都是企业持续不断创新的结果。在亨通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亨通集团董事长崔根良这样表述。
创新思维像空气无处不在
崔根良经常跟员工强调:“科学技术是企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为打造创新型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培育自主知识产权,亨通建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江苏省院士工作站、江苏省光电传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五大研发平台,亨通集团下属企业分别设立技术中心先后承担数十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国债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
为确保企业科技创新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亨通成立了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7名院士担纲,包括数十名在企业管理、金融投资、科研开发等领域的着名专家学者组成的亨通集团发展战略委会员,为亨通的发展出谋划策、保驾护航。
在亨通无菌化生产车间里,记者看到行云流水般的光纤在预制棒中被如丝如织地拉出,而这一切看似毫不与己相干的光纤,却在保障着人类的日常信息通讯。
在人们感受科技带来的便捷,慨叹科技的神奇时,背后是崔根良与他的亨通团队持续不断进行科技创新的点滴。
要做光通信产业的拓荒者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光棒的全称是光纤预制棒,是整个光通信产业链中最为核心的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长期以来,光棒的核心技术一直被美国、日本等国家牢牢掌控,国内光棒90%以上依赖进口。而在整个光通信产业链中,70%的利润是光棒,20%的是光纤,10%的是光缆,中国企业如果不能自主生产光棒,永远只能处于产业发展的被动地位。
面对光棒技术的“禁区”,按照亨通集团管理层原来的预想,打算通过与国外公司合作的方式来共同研制生产光棒,以规避研发风险。但事与愿违,光棒合作谈判以失败告终。
军人出身的崔根良,骨子里透着一种责任感、使命感和事业心。他说:“中国光缆产业不能永远受制于人!企业长期发展战略需要掌握核心技术!”然而,在要不要上光棒项目上,周围却是一片反对声。
从亨通集团战略委员会的专家,到企业管理层,都不看好光棒项目,因为这个项目不仅投资大,风险高,国内同行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但崔根良仍然义无反顾地作出了上马光棒的选择。他说:“没有一家企业肯冒险,中国光通信产业永远只能看外国人的脸色,仰别人鼻息,亨通要做拓荒者!”
亨通的一位高层向记者透露,崔根良之所以做出上马光棒项目,源于他对国家光通信产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同时也是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事业心。当然这一切也是建立在亨通科研技术准备的基础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亨通打通了光通信产业的命脉,成为国内唯一自主研发,拥有光棒研发关键设备与生产工艺产品的本土化企业。这个项目的研发成功,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江苏省、苏州市领导的高度赞扬,也一举打破了国外企业的垄断。
崔根良由衷地说,企业不创新,明天就会落后,后天就会淘汰。20年来,亨通唯一不变的法则就是创新、持续地创新。未来,亨通仍将继续遵循这一法则,带领全体员工坚持走创新之路,让创新引领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