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语
管理层强调今年要严控“三公经费”,导致股市白酒板块在消息面利空背景下应声下跌。虽然市场人士仍看好白酒业的光明未来,但在白酒业“盛世”之下“泡沫隐现”,随着大批资本进入带来的产能扩张、投资增速放缓导致需求减弱,产业整合浪潮惊涛拍岸。因而对于企业来说,居安思危做好整合的心理及物质准备是必须的!
策划语
管理层强调今年要严控“三公经费”,导致股市白酒板块在消息面利空背景下应声下跌。虽然市场人士仍看好白酒业的光明未来,但在白酒业“盛世”之下“泡沫隐现”,随着大批资本进入带来的产能扩张、投资增速放缓导致需求减弱,产业整合浪潮惊涛拍岸。因而对于企业来说,居安思危做好整合的心理及物质准备是必须的!
行业聚焦ⅠHangye Jujiao
遭遇政策“冷风” 白酒业“倒春寒”
□ 林 珂
“三公经费”禁止买高档酒为白酒行业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但巨大的市场需求带来的高额利润也不会让白酒就此崩塌。
影响主要在高端白酒
据金融投资报报道,国务院3月26日召开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强调,严格控制“三公”经费,今年继续实行零增长,禁止用公款购买香烟、高档酒和礼品。受此消息影响,五粮液大跌6.5%,领跌白酒板块。此外,泸州老窖、贵州茅台分别重挫6.47%、6.37%。二线白酒也纷纷下跌,整个白酒板块几乎“全军覆没”。
“高档白酒近年来涨幅大、利润高,能和其媲美的行业很难找到。”一位不愿具名的酿酒行业分析师对记者指出,“一瓶普通的53度飞天茅台市场价依然高企,而五粮液、国窖1573等高档白酒也身价倍增。白酒涨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公款消费让涨价肆无忌惮。近日管理层表态严控‘三公经费’,茅台和五粮液股价重挫,市场认为国家将有力打击公款购买高档酒,这给高档白酒企业带来一定的冲击。”
申银万国证券分析师童驯指出,管理层提出禁止用公款购买高档酒,而非所有酒,这对行业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超高端白酒领域。
一直以来,茅台、五粮液等高端白酒扮演的就是涨价的角色。在政府严控下,这种只涨不跌的局面终被打破。今年春节过后,茅台的价格从1850元-1900元的一批价下降到1400元,五粮液的一批价从900多元到800多元。业内人士指出,高档酒价格回调,显示出一直疯涨的高端白酒也必将遵循价值规律,不断调整,寻找合适的价格支撑点。政府严格控制“三公”消费,也必将从一个侧面推动高端酒价格的下降。
行业分析师自信满满
而更多的白酒行业分析师则认为,严控“三公经费”影响面较小,短期影响并不改变中长期对行业的看好。业内人士普遍预计,影响趋于心理层面,对次高端、中高端影响更小。
童驯指出,受益于地方经济发展政策支持,贵州茅台企业层面并不会受太大影响,主要受影响的是经销商,渠道利润可能会缩减。此外,洋河、古井等白酒企业的产品由于次高端、中高端所占比重较大,因而所受影响更小。次高端、中高端白酒的价位覆盖100-800元之间,随着居民消费升级,目前不少地区居民请客消费都已达到该水平,未来政务用酒价位若在该区间之内,受到舆论压力可能会较小。
童驯认为,白酒行业持续发展的深层次原因没有改变,白酒行业“最明显受益于消费升级”的特性不会改变,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和农民收入提升、商务活动加强推动的消费结构升级的大趋势不会改变。中长线继续看好食品饮料板块,经过几天修整后3、4月份的一季报行情有望继续。短期首选次高端、中高端为主要销售区间且营销和渠道管控能力出众的白酒公司。
招商证券食品饮料行业分析师朱卫华也指出,管理层此举为经济转型之下大势所趋,但究竟对高档白酒影响多大,关键在于配套细则及各级政府执行力度。实际上公车占据三公支出的六成以上,其削减空间最大,高档烟酒作为面子消费,相对刚性,腾挪方法也较多,短期受到冲击有限。
白酒行业之所以被多数业内人士看好,其自身业绩稳定增长是其中原因之一。业绩快报显示,作为白酒行业的龙头老大,贵州茅台2011年全年净利润同比增长73.49%。而五粮液2011年净利润同比增幅也达到40.9%。一线白酒企业稳定增长背后,次高端、中高端净利润增速更是明显。
企业应对ⅠQiye Yingdui
泡沫隐现 “盛世”危言白酒企业宁信其有
□ 何欣荣
在过去三年的持续高增长后,随着大批资本进入带来产能扩张、投资增速放缓导致需求减弱,白酒行业“盛世”之下泡沫隐现,产业扩张浪潮惊涛拍岸,企业当有心理准备。
高档酒
量价齐跌消费驱动力减弱
近期召开的第86届糖酒会是白酒市场的风向标。统计显示,本届糖酒会酒类成交额129.6亿元,同比仅增长7%。大会期间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去年四季度开始,高端白酒市场出现萎缩,销售量明显下滑。
在量跌的同时,价格也开始松动。中信建投研究员黄付生认为,高档酒量价齐跌,有一定的季节性因素。因为每年的三四月份,都是白酒消费趋弱的时候。
更深层次的原因或许不限于此。茅台是我国高档酒的代表,从2000年到2006年,其价格由200元涨到328元,平均涨幅10%,与GDP增速趋同。然而,从2009年到2011年,茅台价格从600元左右猛涨至2000元,扣除通胀的因素,涨幅依然惊人。
“最近三年宏观经济风风雨雨,白酒价格为何持续上涨?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这三年的固定资产投资高位增长,而投资必然伴随着大量的政务、商务活动,即使不爱喝酒的人,也有被动消费需求。”有分析人士指出。
如果这种逻辑成立,随着中国经济加快转型,逐渐摆脱投资依赖,长久来看白酒消费的驱动力面临减弱,再加上政府严控“三公”经费,一些投机资本开始撤退。
“以茅台为例,估计社会渠道囤积的货大概有1.5万吨。随着囤货抛出,茅台价格将进一步受打压,在今年中秋节以前,茅台延续跌势的可能性较大。”白酒营销专家舒国华认为。
产能扩张有隐忧
整合不可避免
值得白酒业担心的,不只是需求可能放缓,还有供应端的产能快速扩张。
近期白酒业年报陆续发布,与不少制造业企业利润大幅下滑不同,白酒公司业绩依然红红火火:茅台2011年实现净利87.6亿元,同比增长73%。五粮液实现净利61.9亿元,同比增长41%。洋河实现净利40.1亿元,同比增长82%。
如此骄人的业绩,引得大批资本闻香而来。继联想控股收购湖南武陵酒和河北乾隆醉、海航入主贵州怀酒之后,近期又有帝亚吉欧收购水井坊案例陆续浮出。
资本的投入,驱动白酒产能不断扩张。按照酒业“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我国白酒产量将达到960万千升。然而到去年,我国白酒已实现产量1025万千升,同比增长30.7%,大大超出规划目标。
“其实,白酒行业本身不怕产能过剩,因为卖不掉的酒可以存起来,而且越陈越值钱。但具体到企业,由于要偿还银行贷款、给投资者高回报,周转不快就有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成为别人的整合目标。”舒国华说。
五粮液董事长唐桥也指出,我国白酒企业数量过多,管理水平、质量水平参差不齐,不论是行业可持续发展,还是食品安全管控,整合重组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