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小小的贺卡,在网络时代,以其独特的方式和魅力,重新回到公众的视野中。那么,中国邮政是如何以创意设计贺卡引领时尚潮流,吸引消费者眼球的呢?
□ 马驰
元宵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中国人吃元宵、赏灯、猜谜,喜庆的气氛浓郁而热烈。
2012年2月6日,元宵节,2012年中国邮政贺卡中奖号码在喜庆的气氛中揭晓了,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全程直播开奖仪式,引起社会极大的关注。
为了回馈消费者,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为2012年邮政贺卡设置了丰富的奖品,比如苹果平板电脑等时尚潮流的电器产品,以及独具邮政特色的雕刻版明信片、DIY明信片等。但是,业内人士指出,一些产品一旦过时,即便设置大奖,也很难吸引挑剔的消费者。2012年中国邮政贺卡之所以能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关键是贺卡经过互联网及短信的冲击后,近年来开始回归到中国人的礼仪生活中。作为一种传统的礼仪方式,如今贺卡不仅得到普通民众的青睐,而且赢得了企业的认可。
创意设计:
引领时尚潮流
任何一种商品,都具有使用的功能性价值和情感性价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变化,尤其是在网络时代,当80后、90后成为社会消费主力后,时尚的个性化、定制化消费日渐成为主流。
如今,贺卡早已不再是一张卡片、一句诗般的温馨寄语那么简单。创意,经过中国邮政的妙手点化,赋予了贺卡新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情感沟通力。中国邮政贺卡,穿越千山万水,把地理距离骤然缩短,把心理距离瞬间拉近,以创意的魅力,诉说情感的美好、亲情与友谊的珍重。
那么,中国邮政如何以创意设计贺卡引领时尚潮流,吸引消费者眼球?
比如,给你心中魂牵梦绕的人寄一张“如意豆”植物贺卡如何?他,或者她,用水浇灌,贺卡长出萋萋芳草。芳草生长,情愫生长,“此情绵绵无尽期”。
又比如,80后、90后无不热衷于影视、音乐。基于他们的偏好,中国邮政将纸质贺卡与影视光盘融为一体,推出影视贺卡,引入《长江七号》、《麦兜响当当》等电影,突破了贺卡的介质局限、信息局限和内容局限。中国邮政运用声电技术,将音乐融于贺卡中,推出音乐贺卡,传统的贺卡从此不仅可以书写,同时可以发出声音,将对朋友、亲人的祝福用声音传递,用音乐传达节日的喜庆和祝福。
有网友兴奋地说:“越新的贺卡设计得越好看,今年的龙年贺卡都萌翻了,异形贺卡也很多,不过有些地方已经卖断货了,只能在网上购买。”
事实上,中国邮政还别出心裁,推出贺卡自助机,将自助模式与网络引入个性化贺卡业务之中,拍照、制作、输出、收银、打印贺卡一站式完成,立等可取,提供近程、远程、单张、小批量贺卡快速输出和投递服务。
炫酷的创意,炫酷的贺卡,炫酷的渠道,炫酷的消费与情感交流,中国邮政以独特的创意给传统的贺卡赋予时尚元素,不仅吸引了都市时尚人群,同时以不同的细分产品,吸引了其他阶层消费者的关注。
比如,中国邮政不仅推出祝福贺卡,而且推出适合日常使用的“旅游一本通”门票优惠明信片册、“祝福2012”日常节日贺卡产品,举凡贺新年、喜事祝福、升迁祝贺、生日祝福、教师节、三八妇女节、儿童节、父亲节、母亲节等,都有相对应的贺卡,满足不同消费者节日问候等需求。
营销创新:
多渠道、广受众覆盖
为了让丰富多彩的贺卡飞入千家万户,中国邮政制定了客户策略、产品及项目策略和渠道策略。
首先,在客户策略上,中国邮政仔细分析市场数据,开展重点行业客户筛选、新客户开发及客户回访工作,加大定制型客户的开发力度。对通信网络、金融等重点行业进行保护性开发;针对校园、街道、小微型企业等,进行小批量、多批次、个性化、模板化开发;并联合广告文化公司等,拓展传媒行业市场。由于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邮政贺卡定制型客户的开发增幅达到10%以上,客户保有率达到75%以上。
其次,在产品及项目策略上,中国邮政贺卡突出祈福、祝贺、感恩等主题,升级、创新贺卡产品,对不同的产品进行项目管理,提高营销效率。同时加大日常贺卡开发力度,与有奖贺卡互为补充,形成错位营销。挖掘明信片的收藏纪念、有价凭证、邮资图等功能,拓展景点、赛事、演唱会等门票市场,并根据地方题裁及资源开发纪念、风光明信片。捕捉生日、节日等商机,开发情人节、母亲节等节日贺卡市场。基于贺卡的回函与媒体功能,拓展产品调查函、装箱单回函卡、优惠券明信片等市场。中国邮政还针对政治、经济、社会热点,策划推出有特定含义的贺卡项目,将贺卡产品、客户及其相关活动有机地结合到一起,拉动贺卡业务规模化拓展。
最后,在渠道策略上,中国邮政加大了与创意设计公司、广告公司、印刷机构、媒体等合作,扩大了贺卡代理业务的规模;同时进一步拓宽贺卡零售渠道,重点拓展书店、文具店、邮政分销社会加盟店、电子商务网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