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借势是事件行销成功的关键,有些历史性重大事件是独一无二,可遇不可求的,像2008年的北京奥运,企业仅靠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制造轰动大型事件的,或者需要很大的投入才能造出一些“势”来,这有违事件行销高效率少投入的优势。
目前不少企业的事件行销是自己单枪匹马操纵事件,事半功倍,属于不善于借势之类。我们看看人家是怎样借势的。
案例1:邦迪坚信,世界上没有愈合不了的伤口!
2000年夏季,朝韩峰会这个震动了世界的话题引起全球关注,半个世纪的对峙终于握手言和。邦迪广告《朝韩峰会篇》敏感地抓住这个时机,把人们对和平的期盼,通过“愈合伤口”的概念倾注给品牌。在朝韩领导人金正日与金大中进行历史性会谈时,邦迪创可贴在“两金”碰杯的经典画面旁边发表自己的见解:邦迪坚信,世界上没有愈合不了的伤口!在消费者心中引起共鸣。通过该事件行销活动,邦迪的形象得到很好的提升。
案例2:统一,多一些润滑,少一些摩擦。
2003年3月21日伊拉克战争爆发,统一润滑油抓住中央电视台所进行的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直播报道带来的收视高峰机会,迅速出击,推出“多一些润滑,少一些摩擦”的经典广告,形成了空前的品牌影响力,也为统一润滑油带来了优秀的销售成绩。
案例3:“损人利己”的VOLVO。
1998年,英国戴安娜王妃因一场车祸去世,沃尔沃即使发布广告,标题赫然写着:“如果乘坐的是沃尔沃,戴妃会香消玉殒吗?”,并且从技术上洋洋洒洒地分析了一番后得出结论:“以沃尔沃的安全技术,戴妃能保全性命”,再加上几乎所有的新闻都报道了当时戴妃乘的是奔驰车,言下之意无非是说沃尔沃比奔驰还安全。借助该热门事件,沃尔沃把安全这一核心利益点传达得淋漓尽致。
案例4:这一刻,我们的心飞了起来。
2001年,中国申奥成功,白沙第一时间在全国各地候车厅发布广告:“这一刻,我们的心飞了起来”。引起了消费者的共鸣。
案例5:蒙牛酸酸乳搭乘超级女声。
2005年,蒙牛借助湖南台“超级女声”造星事件,成功塑造了酸酸乳:“酸酸甜甜就是我”的产品及品牌形象,且极大得到大中学生的认同,销售从7亿提升到25亿元。
如果你总是制造一些较小的“事件”,就不能引起媒体和大众的关注。吸引不了消费者的眼球,也就达不成行销的目的。这里有个消费者和媒体的刺激域度问题,刺激不够,就很难引起公众兴趣。
比如有企业经常举行一些小型赞助事件,文艺演出、希望工程、孤寡老人、捐资修路等待,不一而足,效果却没有显现出来。除了新颖度不够外,主要是事件太小,没有哪件足够大到大家街谈巷议的地步。
(天下商机)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