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3月15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小人物”的“大智慧”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南屯矿金锚合成材料厂郝龙豹小改小革二三事

  提起山东兖矿集团南屯煤矿金锚合成材料厂技术员郝龙豹,熟悉他的职工都会竖起大拇指:“小郝这人,工作认真负责,肯钻研!小发明、小改革效果好、实用!” “小诸葛”这个称呼就是大家对他的肯定和称赞。

  

  学习,搭建成才的阶梯

  

  31岁的郝龙豹,从事金锚工作仅7年,就迅速从一名普通职工逐步成长为现在的技术员、助理工程师,连年夺得矿“先进生产工作者”、“十佳青年突击手”、“金星员工”等多项荣誉称号。诸多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他刻苦钻研、勤学好问的努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是郝龙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深知作为一名技术骨干,仅掌握现有的知识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能力,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创新开展工作,为金锚合成厂带来更好的发展。郝龙豹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精心钻研专业技术书籍,他还总结出多学、多问、多干的“三多”学习经验,从业务基础学起,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由于他孜孜不倦地努力学习,在不到7年的时间里,他便成为金锚技术方面响当当的技术骨干。近年来,郝龙豹相继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了《浅谈矿井废旧锚杆修复》、《浅谈煤矿井下接地保护技术》、《浅谈矿井漏电保护》等论文,受得相关学者的好评。

  

  创新,成就梦想的摇篮

  

  有空就爱“琢磨”,是郝龙豹的一大特色。锚杆的修旧利废是该单位的一项主要工作,由于矿井服务年限的不断延长,导致现阶段存放在该厂的废旧锚杆达到了十几万根,要想将这么多的废旧锚杆变“废”为“宝”,依靠原有的人工一班修复十几根的工作效率,难以实现任务的快速完成。

  怎么办?郝龙豹一边工作一边想办法,与领导和其他技术人员坐在一起讨论“会诊”。他翻阅大量书籍,认真思考,仔细比较,反复试验,最终研制出一整套可行实施方案。他充分利用该厂废旧闲置设备,加工制作各种模具,将锚杆逐个进行人工分拣,挑选出端头螺母完好的锚杆,使用锚杆拉直机将废旧锚杆拉直,采用风动扳手或直接使用液压机将端头螺母拆除,然后再使用车床或滚丝机重新在端头套丝、滚丝,最后在端头螺纹处涂上防腐蚀油,一套完整的修复工艺大大提高了锚杆修复效率和修复质量。新锚杆修复工艺的应用使锚杆修复效率从原来的15根/班提升到现在100根/班,锚杆修复质量也比人工修复有明显提升。《锚杆拉直工艺》荣获“2010年山东省优秀质量管理课题”称号。

  锚固剂在搬运、装卸及井下存放中容易产生损耗一直是困扰该厂多年的一个技术大难题。同时锚固剂的损害、挤压也严重影响井下职工作业环境安全。去年,该厂负责人又向郝龙豹提出了迎战这个新课题的任务。面对这个艰巨任务,郝龙豹自我加压,每天加班延点,查阅资料,研究各种包装材料,经过充分调研,反复比对,最终确定了使用聚乙烯管材加工包装箱代替现有纸箱这一方案。该项成果的成功研制,有效降低了锚固剂的破损率,杜绝了井下纸箱到处乱堆放易易导致发生火警的危害性,提高了井下安全作业的可靠性,改善了井下作业环境,同时可以回收重复再利用的新型锚固剂包装箱的使用为矿井每年节约近40万元的材料损耗费。《新型锚固剂包装箱的研制》课题荣获第三届“海洋王”杯全国QC小组成果发布一等奖,同时还获得2010年矿技术革新奖和“QC”成果发布第一名。(陈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