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3月14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富士康 “人才回乡”水土不服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万马奔腾”计划受挫

  □ 孙罗南

  

  在富士康工作多年的陈天宇(化名),怀揣着富士康提供给他的30万元“无息贷款”,从这个沿海的世界工厂回到内陆的老家县城,开起了一家电器连锁超市。

  这个100多平方米的小超市,承载了打工者的创业梦想,也记录了富士康由“代工”向“代销”转型的探索之路,富士康形象地将其称为“富归店”。

  这属于一个代号为“万马奔腾”的计划,由富士康总裁郭台铭亲自操盘。计划的背后,是富士康强化渠道布局延伸的战略构想。

  中国广阔的农村市场,能否容得下富士康“万马奔腾”的野心?

  事实上,“代工王”的转身还是有点艰难。“富归店”在山东已悄然运营一年有余,这个曾被寄予厚望的内销平台仍在摸索中前行。

  记者从富士康内部知情人士处了解到,“郭台铭对‘万马奔腾’计划的实施情况颇不满意,已经暂停继续开新店计划,以放慢过去疾速前进的步伐。目前,山东菏泽等地的6家‘富归店’中,已有一家因难以为继而关门。”

  

  富士康超市闯入小镇

  

  小店规模不大,陈天宇将它打理得井井有条,货品摆放规整,丝毫不逊色于城里的同行。商品也算“应有尽有”———联想电脑、诺基亚手机、海尔空调、九阳豆浆机……在这里,你还可以买到苹果产品,但价格跟城里相比算不上便宜。小店的创立,源于郭台铭的一个“梦”———“20年来,我在中国一直有一个梦,那就是让每一个中国人,哪怕是最偏远地区的,都用得起最新鲜、最便宜的科技产品。这个梦想正在加速变为现实,而为这个梦想插上翅膀的,就是‘万马奔腾’计划。”

  郭台铭的这段话曾被张贴在“万马奔腾”电器超市店内。在郭的眼中,“家电下乡,人才回乡”是“万马奔腾”计划的方向,他要通过电子产品连锁店的模式覆盖中国各乡镇。

  而参与该计划的门槛并不高———在富士康工作5年以上、连续考核3年在乙级以上的员工皆可申请。陈天宇就是其中一个。郭台铭打算斥资100亿元新台币(约21亿元人民币),到2014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店1万家。

  富士康为每一名创业者提供了30万元左右的“无息贷款”。“大家都称之为‘无息贷款’,但其实并不涉及现金往来。”陈天宇说,自己先要在老家找一个120到200平方米的店面,然后由富士康花费近9万元对其进行装修,此外,富士康还给提供价值20万元的货物额度。“这就是30万元的‘无息贷款’,以后是要还的。”

  这些并不够,陈天宇还需要准备一定的流动资金,以进行工商注册、租门店、买货车、招员工等。“富士康并不占有店面的股份,不过店名必须是‘万马奔腾’,所卖产品也必须从富士康统一进货。”陈天宇告诉记者。

  

  “高端品牌与农村路线的冲突”

  

  意识到这一点,富士康开始了策略的调整———其通路事业群相继在嘉兴、郑州、成都、烟台成立子公司,进行独立运作,分别拥有采购权。“不管采取什么方式,把店运作好,能够存活下去是关键。”富士康内部人士说。

  据记者了解,其在烟台开发区注册的子公司名为“烟台万马达商贸有限公司”(下称“烟台万马达”),在富士康的园区内,是山东区营运总部,并在山东设有仓库。山东的“万马奔腾”超市目前主要通过烟台万马达这个经销商进货,并不直接跟品牌厂商打交道。

  郭台铭有自己的目标体系———建立店面和渠道网络,架构好物流系统;没有库存管理,没有批发环节。富士康对“万马奔腾”的鼎力支持,也体现在后者强大的现金流上。

  看到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力,富士康将“万马奔腾”计划视为其完整产业链的“最后一公里”。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富士康在供应链建设上做得依然不够,而其目前自建的这种销售终端,与富士康的垂直生产销售想法也相去甚远。

  “如果‘万马奔腾’超市全部产品均通过富士康进货,利润空间并不大。”烟台万马达一内部人士向记者坦言,“一般产品只有8%的利润空间,即厂家以市场指导价的90%供货给富士康,后者提高1到2个百分点将货品供给商户。这个利润是很低的。”

  富士康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产品在进货价格上没有太大优势,主要是因为品牌商对富士康还是有抵触心理。“即便富士康代工他们的产品,他们也不会完全将渠道放开,让富士康完全掌握渠道。那样的话,在未来跟富士康的谈判中,他们就会缺乏议价能力。”

  “现在主要是手机、电脑等3C产品卖得还可以,其他家电产品没有太大优势。有时生意确实比较冷清,有些商品在城市不算贵,但在农村不太受欢迎。”陈天宇说,供货也时断时续。

  富士康向产业链下游的延伸为何遭遇如此坎坷?“我觉得还是体制问题。”一家“万马奔腾”超市的店主对记者说,“这是高端品牌销售与农村路线的冲突。‘万马奔腾’的市场定位定在三线以下城市,但产品定位却都是中高端的,比如索尼、飞利浦等,这些品牌在乡镇市场的销售很受限制。”

  

  “关键还是时间问题”

  

  按照郭台铭的规划,“‘万马奔腾’万家店建起后,集团会将它们整合在一起上市,每个店主都持有上市公司股份。”

  但如今,“万马奔腾”连锁超市的开店数量已经远低于目标。 事实上,在鼓励员工回乡创业的同时,富士康也在尝试通过引进有经验的团队进行运营,寻求突破。

  除“富归店”外,“万马奔腾”计划的另一个落地实体是“社盟店”,即引进社会从业人员加盟开店。 “交2万元的加盟保证金即可开一家‘社盟店’,要保证不出售假冒伪劣产品。这2万元在退出‘万马奔腾’时可以退还。”烟台万马达的内部人士说。

  “加盟商户可以自己掌握进货渠道,自主进货。”烟台万马达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很多加盟商户有自己的渠道,只选择有价位优势的产品在富士康进货,其他产品都通过自己的渠道资源进货。”

  面对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富士康由“代工之王”谋求向“渠道之王”转型的决心日益显露。其近年来在渠道布局上动作频频。在中国大陆开辟的苹果零售渠道已启动———由郭台铭新创立的名为“我有数”的苹果授权零售店,去年下半年即在济南赛博数码广场内开张。

  事实上,作为济南IT市场“老大”的赛博数码广场,其背后有着郭台铭的身影。郭台铭希望一、二线城市的“赛博”品牌能与四至六线市场的“万马奔腾”有机结合,发挥出更大的互补效应。

  视野延伸

  富士康

  折翼万马奔腾的背后:

  三大决定性因素

  一年多的渠道试水,万马奔腾似乎面临难以为继的状态,近期富士康通路事业部高层正在考虑战略调整。其根本原因在于,渠道经营管理远比在生产车间从事生产管理复杂,这些老员工明显缺乏市场经验,导致多数万马奔腾店陷入亏损状态。

  中国家用电器商业协会秘书长董芝介绍,连锁的方式有多种,一种是自愿加盟,该种方式优势在于统一品牌,统一管理,缺点则在于并不一定统一采购,规模优势方面不一定充分显现。还有一种是委托加盟,该种方式的优势在于总部提供各项保障资源,对加盟店的控制力增强,规模优势也可以充分发挥,但缺点在于加盟店自主权较小,连锁总部推进难度较大。

  万马奔腾采取的是上述第二种方式。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总部控制力强,规模优势容易体现,但由于万马奔腾起步规模小,导致其集中采购能力不足,也让这种优势变成了劣势。

  分析人士认为,家电连锁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有三项:一是是否有完整的产品线,如果货源不齐,消费者根本不愿意来店里买东西。二是能否在某个区域成为强势渠道品牌,在某个区域拥有市场话语权,再扩张才有机会。三是运营团队的能力是否足够,一个优秀的运营团队决定其公司前途。在上述三方面,万马奔腾似乎都没有做到位。

  (李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