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3月14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双星集团“薪+新+心”破解用工荒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特约记者 王开良

  本报记者 何沙洲

  

  记者了解到,今春,作为劳动密集型制造加工企业的双星集团在用工方面形势也是更加严峻,但是由于双星主动采取措施,使企业人气旺盛,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双星集团总裁汪海表示,春节后双星员工不仅返厂率高,而且出现了“争着进、抢着进”的招工局面,今年春节后共招收新员工1400多名,保证了生产需要。

  作为具有近百年发展历史、拥有鞋业、轮胎、机械、服装、热电、印刷、三产配套等23 个产业,6万名员工的双星集团,近年来,在“用工荒”的大环境下,招工形势较好,人员相对稳定。双星是咋解决“用工荒”的呢?

  汪海指出,双星集团始终将“人”放在发展首位,把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第一要素,将人力资源作为制造加工业的第一市场,视人才竞争为第一竞争,建立起了以“待遇留人、情感留人、事业留人”相结合的用人理念,并创新招工形式,做到“招得进、留得住、管得好、用得好”,将“用工荒”挡在了门外。

  

  “待遇好,解俺后顾之忧”

  

  2月12日,在双星鞋业工业园的“双星社区”,来自山东泰安的成型车间员工张德新开着新买的面包车,拉着媳妇和父母,从超市购回大包小包的“点心、肉、鱼”等,工作一周了,全家要好好过个周末。

  “这儿的环境很好,条件也很好,我们夫妻俩住在公司配备的‘夫妻房’,女儿在双星幼儿园,除固定节假日,还有灵活的轮休待遇,春运高峰期,公司还给我们家在外地的职工统一订票或包车送回家,火车票全额报销。我们在双星工作生活得有尊严、有希望,很愉快。”张德新告诉我们。

  同一社区来自聊城的孙增永则告诉我们:“双星不少住‘夫妻房’的员工还将自己的父母、姐弟、同学等介绍到了双星鞋业工业园工作。”

  “引凤”需“筑巢”,房子不解决,人才留不住。为稳定双职工,今年春节前,双星鞋业工业园在原有50套“夫妻房”的基础上又改造了30套“夫妻房”,使双职工大都住上了套房,住“夫妻房”的现已达到80家,稳定了160个重点岗位的外地员工,并吸引了更多同乡亲朋到该企业上班。

  双星各单位实行内部承包股份制,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既包产量、质量,还包人员稳定,不仅要让员工有满意的收入,在员工生活上更是把细小的事都作为企业的大事来抓。如,双星鲁中公司平板厂员工中年人多,孩子读中学的多,每到周五下午,许多员工都要请假到20里外的乡镇中学接孩子。厂长郝元华把员工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来解决,用自己的私家车去接学生,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大家高兴地说:“管理人员和我们员工真是心贴心。”

  双星集团通过提高员工收入和创造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让员工“体面工作、温馨生活”,住得舒心,干得安心,生活得开心。

  

  “俺跟着老乡到双星”

  

  按照双星用人标准,以“亲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老乡带老乡,同学带同学”方式实现“亲情化链式招工”,是双星集团近年来在破解用工难题,保障企业储备人才供给时找到的一条新路。

  加快技术工艺升级步伐,改善工作环境,降低员工劳动强度;不断进行机制创新,让技能好、水平高的员工多挣钱;推出“自由选岗”、“双向选岗”新办法;持之以恒地开展岗前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推行“师带徒”制度,开展“一帮一,一对红”竞赛,做到“徒弟有进步,师傅同受奖”,使新职工短时间内掌握了技能,提高了产量,保证了质量,促进了安全生产;创新轮休办法,解决职工“休班难”;不断开展各种岗位竞赛,完善“首席技师”、“金牌技师”和“青年技工”、“金蓝领”选拔考核机制;开设“绿色农庄”,种植绿色蔬菜,低价卖给员工;管理骨干节日里主动给员工拜年、问候等等,一系列尊重员工、理解员工、关心员工、激励员工的举措,让双星员工干得称心、舒心、安心。双星集团各单位看到,这正是新形势下双星解决招工难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好的口碑比到人才市场打着牌子招工都有效,于是出台各项政策,激励各级领导骨干承包“招兵”,鼓励每位员工“亲带亲”、“邻携邻”、“老乡带老乡”、“朋友带朋友”、“同学带同学”,打破了原来单纯靠政府部门、靠到人才市场或依靠中介介绍的传统招工形式,创造了“亲情化链式招工”新模式,效果很好。

  双星青岛轮胎总公司子午胎一厂成型工田世鹏,春节放假期间组织自己的同学、老乡们一起观看《双星辉煌90周年》光盘,向他们介绍集团的发展规模,公司的福利待遇等,年后有9人跟着他到了双星轮胎工作。

  双星机械总公司通过同学带同学,招收到43名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职业技术人员。

  双星鞋业工业园制帮车间五线员工张云霞,先发动她的小姨来公司上班,她的小姨又带回村里6名老乡,都是熟练缝纫工,其中一名叫金云云的新职工说:“俺跟着老乡到双星,心里踏实。”今年春节后,双星鞋业工业园共招收135名新员工,全都是亲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老乡带老乡招来的。

  双星瀚海公司运动鞋厂新员工郑富娟报名到包装车间上班后,又把父亲郑玉海介绍到公司上班,看到双星良好的条件,郑玉海又把他的妹妹介绍到厂里,妹妹又把她的表妹介绍到车间上班。

  有些员工几乎“全家总动员”到双星上班。据统计,双星集团各单位今年春节后共招收1483人,采用亲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老乡带老乡的招工方法,招收1108人,占新招收人员的74%,既体现出了员工对企业的感情和信心,同时各车间组建“亲情岗”,也使新员工在熟悉的环境下工作,找到了家的感觉,更好地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种’文化才能落地生根”

  

  处处有活动,天天有娱乐。双星集团及所属各单位文艺演出不到社会上请明星大腕,都是员工自编、自导、自演,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文艺队伍,文化活动已实实在在成为员工幸福生活的一部分。

  “文化不靠外边送,重要的是靠自己‘种’。双星‘办’文化、‘种’文化、‘乐’文化,在丰富员工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员工愉悦度的同时,很好地发挥了用企业文化教育人、激励人、凝聚人的作用。”双星集团领导介绍说。

  双星青岛轮胎总公司爱好音乐的员工自发组建了“名人乐队”,乐队成员充满激情,举手投足“星味十足”,拥有大批的“粉丝”,每次大大小小的演出,都会看到他们熟悉的身影。

  双星东风轮胎总公司成立了军乐队、新东风电声乐队、舞蹈队等,给大批音乐和体育爱好者搭建了切磋的平台,并多次代表公司参与集团和社会各种文体活动。

  双星鞋业工业园建立了书画室、职工电子阅览室、台球室、乒乓球室等文体娱乐场所。公司领导感慨地说:“通过‘种文化’,我们留住了人。现在有时周边外资企业来挖人,也没能将人拉过去。看来,没有文化就留不住人!”

  没“文化”企业难留人,创“文化”既留人又留心。双星通过开设网吧、影吧、KTV,举办生日派对、联谊舞会、才艺大赛、文艺汇演等,努力满足员工精神和生活需要,在活跃和丰富员工精神生活的同时,有力地激发了员工的精神、活力和朝气,达到了“开心留人”、“文化留人”的效果。

  人力资源的竞争比产品的竞争、市场的竞争更严峻、更激烈。双星集团将与员工的关系视为共赢关系,而不是雇佣关系,通过各种创新举措,提高员工薪资待遇、创新采取“亲情化链式招工”形式、关心员工,用文化凝聚人心,有效化解“用工荒”,不仅没有出现员工短缺,“工源”反而比较充裕,“现在‘用工荒’的客观形势已经存在,但我们通过主观努力,创造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发挥内因作用,可以战胜外因带来的不利因素,改变客观环境的影响。”汪海一席话或许能够给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加工业战胜“用工荒”提供些许有益的启示。

  【策划语】

  今春“用工荒”再度来袭,不少企业为年后留不住老员工,又找不到新员工而被迫停产或减少订单。作为劳动密集型制造加工企业的双星集团以“待遇留人、情感留人、事业留人”,积极创新招工形式,探索出了在“用工荒”形势下员工“招得进、 留得住、管得好、用得好”的新途径。本报编发的双星、康奈、伍田和兴乐公司将“以人为本”落到实处的用人之道,对那些处于用工荒困窘的企业无疑带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