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要打造西部牦牛产业高地,不是靠拼规模、拼能耗,一定要靠一批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创新发展的企业来支持。”成都伍田食品公司总经理范正海一语道出当前西部牦牛产业发展的破题之道。
□本报记者 何沙洲
近几年,西藏和四省藏区所在省区,都在大力发展牦牛产业,涌现了许多加工牦牛肉的食品企业。然而,作为占有全球牦牛资源最丰富的中国西部,该产业的整个科技水平以及品牌影响力,还处于一个产业发展初期。成都伍田食品公司是国内制作牦牛肉食品最资深的企业,总经理范正海认为:四川牦牛肉产业要拥有在全国乃至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亟待解决的仍是食品企业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低,企业规模小、人才少,技术能力落后等一系列痼疾。
15年的坚持与耕耘
本报记者曾多次采访伍田,这家国内制作牦牛肉食品最资深的企业,15年前就以“打造全球最大的牦牛肉加工基地,为国人提供优质的肉品,提高国人体质”为经营目标,创建时即投资1.67亿元,建成集优质屠宰、分割、冷藏加工和肉制品深加工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的肉食品制造企业。那时国内尚未对牦牛资源的开发形成体系,牦牛肉只能用较落后的方法加工半成品。伍田按照标准一流、生产一流、产品一流的要求,全面引进了德国、瑞士、丹麦以及日本世界一流的肉类加工生产流水线,生产车间全部实施自动工艺参数、控制系统,高起点奠定了伍田成为行业“领头羊”的基础。
“我们做食品最重要的目的是希望能提高消费者的健康生活。”范正海说,伍田的社会使命是“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提高全民生活质量。”致力于技术和管理创新更好的将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进行增值,在将企业与客户的共同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使企业的核心价值得以提升和超越,奠定了伍田在牦牛肉深加工领域的地位。伍田也因此荣获了“国家质量卫生安全全面达标食品”、“全国行业质量示范企业”、“四川省名牌产品”、“四川省著名商标”、“四川省优秀农产品加工企业”、“四川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中国肉类工业50强企业”等殊荣。
与时俱进创新不停
伍田对牦牛肉深加工的成功开发,让大家认识到了天然的牦牛肉在这个追求健康生活的时代极大的经济价值,这几年投资者一拥而上。牦牛产业有资本投资,范正海认为这是做大产业的好事:但他对随后出现的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损害行业形象的假冒伪劣事件,表示深深地担忧:“这么没有责任担当的做法,既使将行业的摊子做大了,也做不强,更做不长久。”
范正海告诉记者,牦牛是生长在西部藏区,唯一能够充分利用高原草地资源的优势牛种和特有的遗传资源,是世界公认污染最少的高品质稀缺肉类,依靠技术进步合理开发牦牛肉,探索新的生产模式发展牦牛产业,不仅能为人类社会提供高品质的肉制品,还能帮助藏区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但现在已经有企业将牦牛肉粗糙加工进入市场与认真做品牌的牦牛肉制品打价格战,这不仅是对高品质牦牛肉资源的浪费,也是对满足消费者需求安全、优质食品的不尊重。
让范正海略感欣慰的是,为了规范牦牛产业发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2010年第10号公告,《牦牛肉干》(GB/T 25734)国家标准正式颁布,于2011年6月1日起实施。伍田公司是《牦牛肉干》国家标准的几个主要制定单位之一,这无疑是对伍田引领牦牛肉深加工产业发展所做工作的肯定。而范正海更高兴的是,这不仅仅是伍田行业地位和技术优势的体现,
伍田如何才能在业界继续成为品质技术、研发技术的领跑者、服务的佼佼者?范正海表示伍田只有继续推崇创新、诚信、与时俱进的企业精神。在这个不进则退的年代,不动就是被动。而伍田今年将有大动作,就是投入巨资在成都新津工业区修建工艺更领先、标准一流的新基地。记者了解到,新基地预计将在今年9月左右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