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依元
近段时间,有关经济和文化谁搭台谁唱戏的议论非常多,尤其是一些名人,如冯骥才、肖复兴加入论战阵营后,一时之间关于文化和经济的关系成为社会热点。
说到文化与经济关系,流行一种说法“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它形象生动,不少地方政府喜欢用。也有人以“文化不是手段而是目的”、“文化不能成为经济的附庸与工具”为由而加以否定,主张“颠覆”这个口号,理直气壮地叫响“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的口号。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错了吗?窃以为这一提法符合中央关于文化建设《决定》的精神,不能因地方政府喜欢用而有“逆反心理”。关键是要对其加以正确、科学的理解:
首先要辩证理解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二者既对立又统一,交融互动、相互促进,文化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反过来促进文化进步。二者应互动、双赢,“两手都要硬”,既要“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也要“经济搭台文化唱戏”,二者缺一不可。通俗地说,“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就是搭文化台,唱经济戏,经济借助文化这一“舞台”或“工具”演出精彩大戏。但它只是一句话的上半句,只有加上强调经济要为文化服务、文化体现为目的的“经济搭台文化唱戏”这后半句,才是完整、全面的。
退一步讲,文化是否可以成为手段或工具?窃以为,文化固然是人的本质发展之需要,文化更多地要作为目的来看待,但它亦可担当工具的功能,来为发展经济服务。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文化“工具”在一定意义上说不也转化成为“目的”了吗?可见文化肩负目的与手段两种职能,手段可以转化为目的。
不少学者认为,当今是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时代。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愈来愈大,今天是文化制胜、靠文化软实力征服世界的世纪。没有文化的经济无异于空中楼阁,经济应借文化“扬威”,文化应为经济“扬帆”。一位美国学者说得好,没有文化的经济,再发达也只是建在沙滩上的大厦,一旦碰到危机就会像脚下沙子一样流走。今天离开文化,经济寸步难行。一个企业有文化不一定成功,而没文化一定失败。文化对企业具有精神(价值)导向作用(如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伦理)、智力支持作用(如科技、教育培训、人才支持)、增值作用(增加文化附加值,如“文化铸就品牌”)等。浙江经济为什么发展快?正像原任省委书记所概括的,“浙江的经济是文化的,浙江的文化是经济的”。横店与象山的影视城、义乌商贸城、宁波商帮的发展都证明了这一点。这一切,都是文化参与“搭台”的结果。
可见,理性加以审视,这一提法并没有错,文化与经济二者应当、可以做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