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3月10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银行理财资金入市或将提速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日前,证监会主席助理吴利军在一次调研中明确表示,要加强更多类型的机构投资者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在投资组合中增加相对安全、高回报的理财产品,引导银行理财计划更多面向二级市场进行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

  这是自2009年7月银监会叫停银行理财产品入市之后,证监会对这一问题的首次表态。业内分析人士表示,虽然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大规模入市政策尚未松绑,但随着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流动性紧张的局面将逐步缓解,加上银行理财产品已进入卖方市场,同质化竞争严重,银行理财产品入市或将提速。

  “实际上,目前银行理财产品是可以直接入市的。”北京市星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杨玲介绍说,根据银监会的规定,针对银行的高端客户尤其是私人银行的客户,银行可以发行直接进入二级市场理财产品,“目前一些私募基金与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等银行联合开展私人银行业务,采用的都是银行理财产品模式。同时,公募基金的“一对多”业务、券商的集合理财有很多都是采用这种模式。只是由于这些产品大部分都是针对私人银行客户,一般的客户很难在柜台上看到相关资料。”

  从私人银行角度看,二级市场产品将成为其主流配置。“从私人银行自身发起的产品看,能够稳定提供并且可供理财师随时配置的资产类别,除了固定收益产品就只有二级市场产品了。”杨玲说。

  而从海外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情况看,美林银行在具体的运作实践中,总结出了“投资时钟”理论,将资产分为股票、大宗商品、债券和现金四大类,根据不同的经济周期为客户进行不同类别资产的配置。在国内看,大宗商品短期还很难在私人银行实现配置,因此,除现金和债券(或者其他固定收益产品)外,股票型产品不可避免地将成为未来私人银行争夺市场的利器。

  银行高端理财产品入市已占得先机,业内人士认为,允许理财资金进入二级市场也将是大势所趋。

  “2011年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大爆发,主要原因还是中短期固定收益或者是准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受到追捧。从本质上来讲,这是银行将高息差下的超额利润,以资产池的方式对储户进行补贴,以应对负利率下储户的不稳定性。”杨玲说。

  中国银行个人金融总部产品创新团队主管周箭明则认为,随着通胀和流动性紧张局面的持续缓解,今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会随之下降。这也意味着单纯依靠高息差的利润补贴模式,并不足以支撑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目前固定收益类产品虽然在高端客户的资产配置中占据主导,但也不可能再实现像前两年的超高收益。实际上,相比固定收益类产品是标配,真正能体现各家银行理财产品差异性的将是权益类产品。

  银监会在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中规定,理财产品自主进行风险评级,制定风险管控措施,进行分级审核批准。有业内人士认为,把银行理财产品风险等级由原来的三级细分为五级,这也为银行理财产品进入二级市场预留了政策空间。

  (摘自《中国经济网》李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