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3月07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落实促进发展政策 中小企业迎来又一次春天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报告解读:

  □ 本报记者 喻永国  

  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温家宝指出,今年是“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也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要恪尽职守、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决不懈怠,交出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报告中提出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

  那么,今年的两会关注企业的什么问题?记者捕捉到利于企业发展怎样的信息?记者从报告中为企业阶层解读相关内容。

  报告关注:减轻小企业负担 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指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关键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既是一个长期过程,也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建立促进新能源利用的机制,加强统筹规划、项目配套、政策引导,扩大国内需求,制止太阳能、风电等产业盲目扩张。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扩大技改专项资金规模,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以汽车、钢铁、造船、水泥等行业为重点,控制增量,优化存量,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落实并完善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激发科技型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活力。实施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关键是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要抓紧制定出台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方案,加快理顺能源价格体系。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突出抓好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和千家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减排,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加强用能管理,发展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实施节能发电调度、合同能源管理、政府节能采购等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优化能源结构,推动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积极发展水电,加快页岩气勘查、开发攻关,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加强能源通道建设。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开展节能认证和能效标识监督检查,鼓励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保护,着力解决重金属、饮用水源、大气、土壤、海洋污染等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努力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严格监管危险化学品。

  现状关注:用工荒融资难 中小企业不堪重负  

  根据记者收集的相关资料表明,中国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2011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GDP比上年增长9.2%,这样可喜的数据并不能掩盖中国实体经济依然举步维艰的忧虑。2011年对于中国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多事之秋”,用工荒、融资难、资金链吃紧、出口市场萎缩等,中小企业经营不堪重负,如何释放活力、打破困局,迫切需要各界解题。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受外部需求影响,长三角、珠三角的代工中小企业便陷入“倒闭”危机,这种危机在去年又进一步加剧。为抑制通胀预期,国家收紧银根,中小企业贷款难度增加,一些中小企业主“跑路”现象屡屡见诸报端,引发海内外关注。

  全国工商联合会副秘书长欧阳晓明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小企业目前面临“两高两难”,赋税高、成本高和融资难、招工难。在欧债危机、美国经济低迷的阴影下,由于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大批以出口外向型代加工为主的中小企业成本被推高,收益骤减。根据统计数据,2011年1至7月份,中国中小企业总体利润率不足3%,低于银行一年存款利率。在欧阳晓明看来,政府应解除政策束缚,进一步打破垄断,鼓励企业根据市场变化,实现精细化管理及转型升级。“前途应由企业自身决定,强迫下的转型升级是找死。”她强调,在劳动力成本等传统优势逐步丧失的情况下,更应释放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让其靠自主研发实现技术创新,创造新产业及新商业模式。

  “见效最快的是减免税费,目前的政策仍不够‘给力’,应进一步扩大税费减免范围。”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马俊认为,还须尽快放宽条件、公布加快发展小金融机构等措施的细则,打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释放民间资本活力。独立经济评论人侯书议曾表示,因个人的解放,促使改革开放前30年经济高速增长,民间资本借中小企业发展快速积累。在经济不景气、转型大趋势不可逆情况下,应对市场机制较为完善的中小企业再解放,发挥个人力量、释放活力。

  引人关注的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一词出现了近70次。改革开放令中国取得世界瞩目的经济成就和“中国模式”,中国又站在经济发展的另一个关口释放活力,破解中小企业发展迷局,或将激发中国经济自身活力,为中国迎来又一个高增长的机遇期。此次两会的召开,人们期待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为开创中小企业发展新局拿出良策。

  前瞻:政策激发活力 中小企业迎来又一次春天  

  就在人们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困窘的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司长郑昕2月16日透露,中央支持企业调整和技术改造的150亿元预算中,将有30亿元集中使用于中小企业。此外,其他资金中也将有相当一部分划入到中小企业范围内。郑昕介绍说,下一步工信部将编制出台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并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支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

  展望2012年,我国中小企业面临哪些新情况、新问题?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我国政府将采取哪些新举措、新政策?据了解,小微企业是扶持重点。2011年10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就专门提出了支持小型微型企业、缓解金融困难和给予帮助的措施。

  国务院研究的这些重要政策,包括对中小企业进一步予以财税、金融政策方面的支持,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大支持中小企业,向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也包括设立150亿元中小企业基金中央财政每年安排30亿元资金,分五年安排150亿元的总额度。

  加强部门间政策协调。据了解,今年我国将继续加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协调,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其中最值得关注的举措是,我国将继续清理取消或减免涉及小微企业的收费,加强财税、金融、产业、科技、就业、公共服务等方面政策的协同与配合,将已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落实到位。此外,各部门将联合推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推动对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扶持政策的制定和贯彻落实,积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明确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求,细化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差异化监管政策。

  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我国中小企业量大面广,行业分布广泛,发展阶段各异,对服务需求更是不尽相同,建立一个功能相对完善、覆盖面广泛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是各级政府及不同行业的共识。据悉,全国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已由2000年的33家发展到818家。此外,国家先后支持了290家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项目。

  据不完全统计,各地已建立小企业创业基地1800多家,入驻企业12万家,提供就业岗位近400万个。同时中国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系统已从2000年一个国家总站扩展到全国47个省市分站、949个二级分站。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建设一个从上到下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包括4000个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其中中央将重点支持500户作为国家级的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展望2012年,在社会呼声和国家良好政策的出台下,中小企业将释放活力,困局有望进一步得到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