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印
在基层安监部门和一些企业走访,谈及安全生产,听到最多的实话是“心里不踏实,好像坐着没底轿”。这种实话正是安监工作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现实写照。
应该说“心里不踏实”是一种难得的忧患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安全生产常怀忧患意识的人,定会把安监工作做得更扎实。但是,“心里不踏实”也从另一侧面为安监工作提出了“自信心”的挑战。树立起安全生产的自信心,是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时代要求。笔者以为唯有牢牢掌控安全生产主动权,才能打好安全生产主动仗,杞人何苦再忧天。
一切工作的主动权,都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同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一致性。牢牢掌控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权也是如此,必须在把握安全生产的规律性上下功夫。
牢牢掌控安全生产主动权,重在长效机制建设。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建设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根本在于制度化建设。2011年11月26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中要求建立完善的“一岗双责”制度、安全许可前置制度、全员培训制度、“三同时”制度、安全生产投入制度等十项制度,提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应急救援队伍和基地建设、安全监管监察队伍建设、安全文化建设等七项建设任务,囊括了长效机制的全部内涵。这是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科学把握现阶段安全生产规律,有效应对新情况新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从长远性、根本性问题入手,探索和建立起责任与权利相统一、生产与安全相协调、自控与监管相结合的一种长效机制。形成分工合作、密切配合、责任主体联动的长期保证安全生产正常运行的制度体系,才能牢牢掌控主动权,这是抓好安全生产的必然要求。
牢牢掌控安全生产主动权,关键在预防。安监部门绝大部分工作都是预防工作,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是预防,执法监督检查是预防,事故隐患排查是预防,科技支撑、投入保障、宣传、教育、培训都是预防。预见性意味着主动性,在廊坊中太建设集团,逐级上交安全保证金制度是个创举,从一把手到分管老总,再到部门经理,一直到班组长,逐级缴纳。
牢牢掌控安全生产主动权,心里才有底,信念才坚定,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才有了可靠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