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亮亮
“我并非耸人听闻,有人来买我的项目,我就把自己卖给他……”这是近日在某论坛上出现的一个帖子的内容,发帖者霜某承诺,如果公司破产,他将按照“契约”约定,用剩余的人生偿还全部债务。
发帖人是2006年7月毕业的大学专科毕业生,由于现今的就业难问题,曾先后做过推销员、星探、销售员、运营总监,甚至于民工。据说在做监工(工作内容与民工相似)时,曾一度从早上6点做到晚上12点,工作内容包括推推车、搬砖、运水泥等。短短的两年社会工作中,发帖人竟然换了十几份工作,在万般无奈之下,才决定创业。2007年,发帖人曾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赢在中国栏目,并一度跻身于108强,他的创业项目是针对高校学生的网上电子销售业务。商品主要涉及服饰、书籍、饰品等一系列大学生们常用的消费品。但只有项目没有起步资金,半年来,他跑遍了上海的大多数投资工作但最终都石沉大海。于是他决定拿出公司的10%-20%的股份,来向投资人融资100万-300万,3年后获得回报,如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则将公司的30%,乃至50%股份买于投资人,或由发帖人公司回购股份。如超过7年仍未收回投资资金,若发帖人没有资金归还,愿用一生赚来的钱归还,相当于“卖身”给投资人。
大学生创业的潮流随着时间的推移,却丝毫没有减少的迹象。反而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毕业后因为找工作无着,便硬着头皮,踏上创业者的独木桥。但是否有必要靠这种“卖身求投资”的方式来做呢?
创业中除了项目、团队、人才和其他天时地利外,最最关键的就是起步资金,也就是创业资金。因为缺钱,我们不能否认有很多的好项目流失在某个角落。但真正的风投(风险投资家)们才真正的知道:他们投资的公司失败的几乎都在大多数,而只是靠很小部分的公司来获得较大的收益。之前赢在中国的熊晓鸽曾经说过,风险投资,就是要投资风险。而他们的职责就是如何去选择能最快盈利、风险最低化的项目来投资。
阿里巴巴的马云在获得软银数千万的投资时,软银的老总只是跟他说了简单的几分钟就决定投资。他的投资原因很简单,当时中国的B2B市场几乎是空白,而马云的阿里巴巴迎风而生,正是弥补了电子商务的空白区。所以他宁愿多投资1000万,而聪明的马云也知道,投资家的钱不是白白给的,于是坚持决定不接受多余的投资。而现在的阿里巴巴数十亿、数百亿的身价早已远远超过当时的1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