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京曲美家具有限公司掌门人、“曲美”品牌的创立者,拥有20多年家具打拼历程的赵瑞海总被归于“家具行业的拓荒者”之列。
□ 李杨静
从当初十几人的沙发作坊发展成为行业领军企业,曲美无疑是成功的,但赵瑞海并不满足于目前取得的成绩,保持长远发展才是他所特别在意的事情。谈到曲美的成功,赵瑞海将其归结于创新、踏实。
创新路上不容忽视的“硬伤”
60年代,大家会选择戴同一款式的帽子,穿同一颜色的衣服,但在今天,谁还想和别人“撞衫”?社会在发展,消费者日趋追求个性化,唯有创新才是企业生存之道。对于这一点,赵瑞海认识颇深,有着丰富的实践:全国连锁店模式的开启、牵手丹麦著名设计师汉斯、开设出第一家黑色“概念店”以及曲美e世界网络商城的上线。
如何在逆势中突围成为摆在赵瑞海案头上的一大难题。创新!赵瑞海依然从创新入手,只是这次创新不同于以前,而是选择从“根”上进行创新,从“思维改造”开始。
“现在社会凭的不是体力,而是脑力的创新能力。”在赵瑞海看来,曲美这个团队在思考方式、价值判断、人生观、世界观等各方面都背负了太多的“条条框框”,习惯性思维成为他们处理问题的主要方式,恰恰是这些禁锢了创新的思想。于是乎,赵瑞海欲把队伍“重新翻一遍,把脑子里的东西弄碎了重新组装”,摒弃哪些条条框框的模式,引导员工放下一切,重新思考、重新创新。
固有思维的改变并非易事儿,“我做的是基础性工作,比作一次促销要难的多。这些可能需要很大力气慢慢去做”。这项工作让赵瑞海十分“头痛”,但生来执着、大胆儿的他对于改革之路充满信心。技术上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以及理念上的创新都将成为曲美未来发展重中之重。
企业员工思维改造是一方面,赵瑞海也提出了“改造自己”的想法。自幼“不学无术”的他开始上学,丰富知识、获取各种信息的同时,改变原有思想观念,增强与社会的再融合能力,力争向“一流人”学习,在调整自身状态的同时,把企业状态调整到最佳。
用模式创新改变产业格局
中国家具产业高速发展,尤其是经过近十几年的快速扩张,在短时间走完了国外几十年的发展道路。但相对于金融行业、IT业而言,家具制造业仍然处于产业链上最低端的位置。这一点让赵瑞海十分痛心,在他看来,从事产业链低端的家具企业社会地位“高不了”,“产业地位决定了企业的地位”。
如今,最让赵瑞海上心的是在经济增速趋缓大背景下的巨大压力。“如果现在经济增速还保持在20%左右,我觉得给我们改造升级的时间还多一些,然而现在面临经济增速放缓的局面,时间已不多。”赵瑞海表示,企业运作成本不断提高,市场需求没有增加等问题是摆在桌子上的巨大困难,如何去解决,颇伤脑筋,所以觉得 “每天压力都很大,比较着急。
因而,在赵瑞海看来,整个家具行业面临的问题已不是涉及组织、管理等微观层面的问题,而是面临着大的宏观层面的“方向”问题——产业必须要升级换代。尽管“说不太准这个路子在哪?”但赵瑞海认为还是有几个方向,其中之一就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来提高“渠道的能力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主角说话
信息化和智能化被看做商业模式创新的举措。赵瑞海认为,要向高端制造业靠拢,要把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成设备为主,加大产业的信息化管理——涉及制造、购买、配送、服务体系。提高机器的智能化是企业的另一个发展方向,“可以减少人力,降低成本”。“比如订单直接分解到机台,机器上有电脑,通过计算机处理,加工机器自主完成所有加工工序。”赵瑞海表示。而曲美最大的问题“如何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赵瑞海认为,提高产品附加值并非要涨钱,而是通过规模和利润来提高。“是不是要放大市场规模,用规模来弥补效益;是不是可以提高产品的非物质价值,用利润来提,我觉得这才是企业需要真正要解决的问题。”赵瑞海表示,在这个过程中,考验的是企业的运作能力,包括团队和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