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2月05日 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唱响“回归经济” 激荡发展新活力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在外面再枝繁叶茂,我们的根始终在这里。现在浙江创业的环境越来越好,手头有点积累了,还是想回家。”

  □ 钟 文

  

  中国东部部分沿海地区近来兴起“回归经济”,大批省外、海外商人回归家乡,带回了项目、资金和人才,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活力。群凤回巢,百鸟归林,一个生动活泼、朝气蓬勃的在外创业人士回乡建设、反哺家乡的局面已然形成。

  

  A温商回乡“触网”

  涉水电子商务市场

  

  由在外温商回乡筹建已近半年的“集材网”近来动作频频,有加快进军电商步伐的迹象,目前该网站已经完成网络建站和实体店选址工作。

  无论是“兴乐易购网”,还是“集材网”都看好家装市场,前者是专业提供家装电器产品的公共网购平台,后者欲打造成国内大型的集电子商务和平价实体展示中心为一体的家装建材购销平台。

  “来势汹汹的电子商务模式和家装建材市场的巨大需求是吸引我们做‘集材网’的最大动力。”曾在南京成功运作过家居建材专业市场的温商、“集材网”CE0叶海峰如是说。他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农房改造集聚建设的加速,家居建材消费将成为其中的爆发点。温州商人早在5年前,就已经嗅到了其中巨大的商机,在全国建起数以千计的家居建材专业市场。温商通过在全国各地运作的这些家居建材市场,不仅积累了大量资金和经验,更重要的是聚集了一大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家居建材品牌,因此在商品采购和价格上具备先天的优势。这种优势和温州城市巨大的家装建材消费能力,为他们在温州运作“集材网”提供极大的信心。

  说起运作模式,叶海峰解释是,电商+实体+平价。他认为,能线上线下联动的电商和实体展示中心一体化将是“集材网”最大的亮点。

  叶海峰透露,“集材网”目前已经拥有1万平方米的楼层,作为产品实物展示的平台,实现线上电子商务和线下楼宇经济和实体展示中心的有力结合,并以同城为主、外地远距离为辅。计划在3年内,将斥巨资把“集材网”打造成为建材产品供应商、采购商共通共享的集约商务平台。他表示,消费者可以现场选购,网上下单,也可以在家里直接下单。除了追求价格上的优势外,快速的同城配送服务也将是他们追求的目标。

  平价实体店加网络店模式之前温州的一些电商已在尝试。像家装建材这类商品,温州的一些消费者可能还是习惯去现场看看、比比,然后再下单比较放心。温州市电子商务行业协会副会长金欧阳表示,同城化服务肯定是一个趋势,但本土电商要建立上规模的仓储物流基地也还有很多的制约因素,同时挑战的还有人才和运营模式。温州市商业零售业商会会长李伟良认为,本土电商要有大的突破,一是要有很强的商品采购力和丰富的商品资源,二是要有强大的仓储物流配送体系的支撑。

  

  B浙商有情有义

  “人财”两不误

  

  据新华社报道,位于浙江东阳经济开发区的新厂房刚刚投产,陈俊健就忙得不亦乐乎。这位从1995年开始“走出去”的浙江商人,重新把家都搬了回来。他新成立的浙江思科国祥制冷设备公司主要生产制冷设备,已经投资1.6亿元人民币。

  陈俊健说,“在外面再枝繁叶茂,我们的根始终在这里。现在浙江创业的环境越来越好,手头有点积累了,还是想回家。”

  目前,浙商在省外和海外约有750万人,浙江则从2006年开始,就着手实施引进省外浙商回乡创业的工作。

  截至目前,海外和省外浙商共返乡创办企业2470多家,投资900多亿元。

  据来自全国29个省级浙江商会的不完全统计,省外浙商共创办各类企业26万多家、各类专业市场2000多个,投资总规模超3万亿元,其中从浙江输出的资本约1.3万亿元。

  在浙商“闯天下”的同时,浙江开始通过出台总部经济、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浙商创业创新,吸引浙商回归。

  新疆通嘉集团副董事长陆彤亚说,浙商回归有“必然”和“使然”。一方面是产业转移和企业家年龄的原因。大量“走出去”的浙商已经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现在已经到了产业转移和交接班的时候,回归被摆上日程;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浙江的创业环境好,以及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去年以来,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配套改革等国家级战略相继获批,更多浙商参与这些重大战略或项目也成为可能。

  在浙商回归的同时,东部沿海地区众多民企也密集推出多重“福利”阻止农民工“回流”。

  就在农民工一年一度春运迁徙进行时,浙江多家企业努力让返乡的农民工过完年继续回城,而不是变成返乡的单程线。

  提供学历工资、工龄工资,增加培训、上升机会,主动帮助解决老人赡养、小孩就学等问题,提供夫妻房、饭补、火车票等,沿海地区企业正在采取多种办法,解决农民工所需,构建农民工对公司的认同,减少农民工“回流”家乡。

  观察人士指出,近年来随着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等国家战略实施,内陆省份正快速发展,它们以“家乡”优势吸引许多农民工“回流”返乡发展。

  而与此同时,尽管过去一年中沿海地区民营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利息高、竞争压力大等多重困难,但农民工工资上涨仍在15%以上。更大的转变是,除开经济因素的刺激,越来越多的沿海企业开始关注农民工的多方需求。

  

  C苏商抱团发力

  抓商机反哺有道

  

  “有5年没回来了,这次春节在家呆了10天,发现家乡变化巨大,给我感触很深。”令夏建华十分惊诧的,是崇启大桥显著的大通道带动和辐射作用。“上海人全都跑来吃海鲜了,我回家订宾馆都很困难。”不过,独具慧眼的夏建华也从中觅得了商机。“我已经联络了商会里的其他南通籍企业家,共同在启东投资一家五星级酒店,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响应。”

  尽管远离故土40多年,身在异乡的夏建华始终不忘桑梓之情、时刻关注家乡变化;而南通的发展,也令他们这些在外创业者感到振奋。“我们南通籍的企业家常聚在一起聊聊家乡的新鲜事儿,听说苏通大桥、崇启大桥通了,经济实力增强了,都激发着我们回来投资的愿望。”

  最让他感到自豪的,是发起并成立了包头江苏商会,目前会员企业400多家,其中南通籍的100多家,副会长中有10人为南通籍。“借助商会这个平台,把我们南通老乡团结起来,在包头的影响力不小。”

  夏建华说,包头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随着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包头自身的矿产资源和重工业优势,能和南通产业形成优势互补,也能吸引南通企业抓住机遇投身西部开发。“我正致力于促成两地友好,为两地企业家常来常往搞好服务。”

  

  人物链接:

  夏建华:内蒙古包头市江苏商会会长,包头市华龙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1964年出生于启东吕四,上世纪60年代随父母支援边疆到包头工作,1973年迁居包头。1996年下海经商,涉足贸易及工程建设领域。2006年转向房地产开发以及投资领域。2010年5月开始筹备包头市江苏商会,当年10月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