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锡环 吴莹
不久前,正值温商总部基地在如火如荼建设之际,温州市经合办联合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金融办等职能部门以及项目承办主体单位,走访了郑州、天津、重庆、成都、长沙、武汉等地的温州商会,通过召开座谈、实地考察、具体项目推介等形式开展招商工作。据了解,不少温籍企业家一直有回乡投资意愿或近期回乡投资计划,商会会员有意愿回乡投资发展的高达93%。
借助平台把根留住
青海省温州商会党委书记、会长 温端稿
温州是全国乃至全球商业信息传播最快的地方,温商总部基地的建成将使之更上一层楼。不过,政府设置的门槛不要太高,一定要有发展眼光和开拓精神,在处理相关问题时要采取宽容政策,从而吸引更多的在外温商回归,为家乡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政府要注重办事效率
陕西省浙江商会常务副会长 包秀杰
温商总部基地只是一个“壳”,这是硬件,但大家看中的还是软件后期运作。近年来,西部欠发达地区政府办事效率提高很快。如果温州相关部门的办事效率不如落后地区,最终可能会留不住人。在商言商,在外温商最直接的想法便是“商机”。如果有符合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型投资项目,会考虑将在外产业逐步转移回乡。
金融与政策支撑必不可少
温州市政协委员、市发改委研究员 姜洪新
温商总部基地要在高标准大视野规划基础上,整合现有的人民路、车站大道等楼宇经济资源,以商业先导带动制造业发展,利用在外商会、海外温州同乡会以及本土行业协会等组织,构筑现代信息、金融、物流以及市场营销网络。
当前,高利时代逐渐过去,温州民资开始寻找新的突破口,温商总部基地要创新金融手段,搭建投资平台,探索风险投资等模式大力引导民资。同时,政府在政策引导方面要注重打造生产性服务业,比如中介组织、教育培训、创意设计等,这是今后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的发展趋势。
温商总部基地必须有金融支持与政府公众政策支撑,而不仅仅是把一些大公司集合在一起办公。
要杜绝各种回归阻碍
温州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 周德文
温州有自己的融资平台,民营企业机制非常灵活,温州商人非常优秀,在外温商回归有利于资源整合。回归后,大量的人才流、信息流会让温州人才集聚、信息畅通,政府应该切实推出好的项目、平台和政策,杜绝各种各样的回归阻碍。温商如果肯回来,不可能再投资传统行业,政府应该引导新兴产业发展,给整个温州经济转型升级带来积极作用。
要警惕
成为少数温商的俱乐部
温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朱康对
温商总部基地的定位绝不是少数温籍商人的俱乐部,建设温商总部基地更不应该是少数人借此瓜分公共经济租金的一场盛宴,而是面向全球开放的综合性的商业服务平台。为此,政府应该根据整合全球价值链需要,结合金融集聚区和航空大都市建设,合理布局,统筹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为温州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名词解释:
总部经济
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优势资源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布局,形成总部集聚效应,并通过“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辐射带动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发展,由此实现不同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形态。发展总部经济可以为区域发展带来税收、产业乘数、消费、就业等多种效应。大批国内外企业总部入驻,可以提高区域知名度、信誉度,促进区域政府提高服务质量,优化商务环境,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推进多元文化融合与互动,加快城市国际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