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道落差400米,支架净重超过30吨,底板“软硬”不一……皖北煤电钱营孜矿冲破一个个制约3211工作面安装的“瓶颈”,让110架“庞大”的综采支架,整齐划一排列在600米井下。这表明,该矿成为世界首家用齿轨卡轨车整体安装综采支架的企业。
“我们使用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齿轨卡轨车和JDN气动行车,实现了安全、高效、精确安装。我们的员工用行动证明他们是——行业一流的。”谈及这项创举,矿长陈鹏很是自豪。
“把钢轨铆在基岩上”
3211工作面是该矿第3个工作面,由于该面受井下地质条件影响,矿压显现频繁,造成底鼓、轨道不平、底板松软、支护变形严重等现象,要将一付付重达32吨、总重万余吨的液压支架等设备肢解分离,吊运,装车,绑扎,然后从井口途经10里长的运输线到工作面,最后再进行组装、安装到位,综采支架安装运输带来前所未有挑战。
30多吨的支架,极易在地板软硬不一的运输线上“摔倒”。为防止支架“摔跤”,该矿通过对钻孔资料分析,全面掌握工作面风巷地板“软、硬”度,对2300米运输路线进行全面硬化。
“我们用世界上最先进的齿轨卡轨车运支架,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没有经验可借鉴,为了做到万无一失,我们对一些配套工程进行大胆创新设计。”采煤预备区技术员叶武全说,“我们在铺设钢轨时,用2米长的锚杆把钢轨铆在基岩上,并通过水泥浇灌,使2300米大倾角运输线成为一个整体。我们已运了100多架‘大胖子’支架,地基没有发生丝毫变化,真是固若金汤。”
“宝剑锋自磨砺出”
该矿采煤预备区是皖北综采安装拆除界的“王者之师”。组建20年来,转战山西、淮南、淮北等地的数十家煤矿,打的都是攻坚战,啃得都是硬骨头。哪里支架安装拆除遇到“恶劣条件”,他们都被邀请去“打支援”,每次都是“手到病除”。
技术是点点滴滴积累的。戴立新是负责支架就位的组长,他每天拉的支架都是一气呵成,从未出现“返工活”。他的“一拉准”,源于自己的苦心研究。戴师傅说:“让30多吨‘大家伙’一次到位,在操作中,一定要做到‘稳、准、快’;在支架刚移动时,一定要‘稳’字当先,晃动中运行不安全;在移动过程中要要‘准’,不能有偏差。在支架到位时,停的要快,慢半秒、摆一个小时都不行。”
“我们的工友大都有5年以上的综采安装拆除经历,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也不少,个个精通十八般兵器。”负责机械安装的技术员刘安丰自豪得很,“我们使用的德国JDN公司气动行车,起吊精度都控制在毫米以来,我们员工都能操作得十分熟练。一次起吊精确达到90%,这是员工身经百战结果,也是我们高效的安装秘方,别人不可能轻易学走的。”
“齐刷刷的支架是脸面”
观念就是财富,不同观念则产生不同的效果。安装工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质量秤”,安装的支架百分之百优良。
在3211工作面安装现场,出现这样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现场。为了保设备安装质量,该矿专门成立设备安装督察小组,每班由一名副科级以上的领导当安装质量督查员,由他们负责每天对工作面认真检查,每次检查都是百分之一百合格,让质量督查员都成了“失业者”。
“安装质量决定着生产能否顺利进行,员工自动自发把好设备安装质量关,把工程质量当做自己的‘面子工程’,实现了过程控制,这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副矿长吴修山这样说。
“在家过节真幸福”
3211工作面安装是该矿重点工程。迎接龙年时,所有安装干部员工却全部放假,人人乐呵呵地与家人一起过年。
工作面安装时间紧、任务重,却安排员工过年放假。这葫芦里装的是什么药?“磨刀不误砍柴工”,党委书记蔡兆林说:“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最具亲情的节日。我们让员工放假回家,就是真正关心员工、体恤员工。企业主动和员工‘心连心’,员工就会和企业‘心换心’。”
“尽管我们每天工作很辛苦,但我回想起和家人一起包饺子放鞭炮的时刻,就感到很幸福。”回味着年味的员工吴四喜自信地说道,“原先我们一个班安装两架,现在可以安装3架,提前完成任务不存在任何问题。”
李继峰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