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1月04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做好“结合”完善对标管理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刘斌  

  

  目前,行业各单位紧紧围绕“卷烟上水平”和“532”、“461”品牌发展目标,竭力加强和完善企业各项内部管理。对标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管理方式之一,多数企业通过“动态比较、持续改进、不断创新”的原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力促进了企业基础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因此,切实抓好对标管理工作,对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笔者认为,要做好对标管理工作,应从“结合”上做好文章。

  首先,与国家局发布的创建优秀卷烟厂指标相结合。

  根据国家局发布的创建优秀卷烟厂指标体系内容,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对标工作指标体系,将对标指标分为效率指标、质量指标、成本费用指标、实物消耗指标、队伍建设和细化全员实物劳动生产率及设备有效作业率等指标,把每项指标明确责任人和对标目标。同时,要把企业的各项对标指标细化制定部门对标工作方案,再将对标目标细化为具体措施,分解到班组、机台、岗位,并纳入到个岗位人员的月度绩效考核之中,与月度绩效工资挂钩。通过完善指标体系,实施分类对标,使对标指标涵盖企业生产管理工作的每个环节和每个过程,这样才能形成较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和考核体系,使对标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其次,与企业各项基础管理工作相结合。

  企业对标工作要与创优、TnPM管理、6S管理、预算管理等基础管理工作有机结合,狠抓对标过程管理,努力搭建“创新和改善”平台。

  一是要完善合理化建议、改善项目、创新成果等工作流程、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不断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二是以推行TnPM管理和6S管理为契机,开展“六源”查找与改善及“有氧”活动,着力规范设备操作、点检、保养流程和维修及现场管理工作标准,编制PPT,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汇编成培训教材,作为员工学习、交流和培训,着力提升员工技能水平和提高设备有效作业率。

  三是要定期召开成果交流会,通过ppt进行成果展示与分享,达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根据企业实际分批次安排人员到外单位学习交流与培训,不断引进和借鉴先进单位的优秀案例和先进经验与方法。

  四是注重过程管理,加强对改进措施效果的跟踪与评估。对优秀的改善案例成果进行评审评估,并把优秀的改善案例成果进行展示和奖励,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搭建“创新和改善”平台,定期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进行全面推广应用。

  第三,与管理创新、QC活动和绩效考核相结合。 

  针对落后指标和薄弱环节,要组建课题攻关小组进行技术攻关,对企业每时段完成的对标指标进行动态管理,进行对比,按照“月度协调、季度分析、半年总结”的对标跟踪通报制度,每月与绩效考评会相结合,定期召开对标和绩效考评分析会,通报各项对标指标完成情况,针对落后指标和薄弱环节找出存在的差距与不足寻求改进的方法方式。同时成立各项专项对标课题小组进行攻关,制定工作计划和改进措施及要求,落实具体时间和整改责任人,并对改进措施进行跟踪检查和改进措施的效果评估。从破解、关键和焦点问题入手,积极组建管理创新课题组、QC活动和各改善小组,实施分类对标,并把对标工作拓展到部门和岗位及工序之中,强化对标过程管理和监督,推动重点指标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第四,与企业内部分解对标活动相结合。

  由企业职能部门组织实施开展生产效益内部对标活动。以TnPM管理内部对标活动为例,实施每月进行绩效考核考评,每季度评价标杆车间、标杆机台、标杆工序和各岗位标兵,实施精神和物质奖励。同时结合实际运行情况,每季度完善评价标准,持续改进不断拉升标杆水平。通过推行机台与机台之间、工序与工序之间、岗位与岗位之间的内部对标活动,使员工清楚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相互积极互动、取长补短,促进各项成本指标、效率指标取得明显进步。

  总之,只有不断完善对标指标和考核评价体系,狠抓过程管理,坚持“动态比较、持续改进、不断创新”的对标工作原则,对标管理才能取得实质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