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9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再干一年,就走了两万五千里!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他们是一群活跃在井下各个地点的野战军,不论是热闹的工作面还是偏僻的变电所,到处都能见到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整天与风打交道,并且形象地称自己的工作就是到井下兜兜风——他们,就是勤劳、朴实又乐观的瓦斯检查员。10月下旬,笔者走进了山东能源肥矿集团梁宝寺能源公司通防工区。

  

  不倦的行者——王小冬

  

  “我的工作就是跑路、测量,再跑路、再测量,其实很简单的。”在区队办公室,瓦检工王小冬打开了话匣子,每天跑二三十里路对他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年轻、干练,这是笔者对刘斌的第一印象。自从2004年大学毕业入矿以来,他一直在通防工区干瓦检工,而且一干就是7年。

  “其实干这个也就是腿累点,细心一点儿,别的也没什么。”王小冬这样给自己的工作定位。

  这时,通防工区技术员刘斌拿出一个计算器对笔者说:“我给你算笔账,除去矿井前几年战线没这么长这些因素,按每天跑10公里路,每月出勤26天来计算,7年来累计行程是……”手指轻快地按了几下,结果就出来了,“你看看就知道他们有多辛苦。”说着将计算器递给了笔者。

  计算器上清晰地显示着43680,一个让人很惊讶的数字。“这样的话,再干一年,我就等于是走了两次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了,有这么多吗?”看到这个数字,王小冬自己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细心的掌柜——张超

  

  一走进张超的办公室,最吸引人的就是在桌子上摆开的七八个大小不一的记录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种数据。

  身材微胖,架一副黑边眼镜,说起话来嗓门挺大,他就是张超。原来是一名瓦检工,现在因为年龄稍大身体不太好,就改做了通风调度员。

  “每天我都要填写爆破工登记本、通风设施隐患记录本、温度测量记录本等好几项内容,而且必须要保证井下牌板、检查手册和调度台账3方数据完全保持一致,只恨自己少长了两只手呀!”说起自己的工作,张超坦言确实很忙。

  “忙是忙点,但老张却很认真。出门一两分钟都要我们帮忙接听井下打来的电话,忙得很的时候让我们捎两个馒头就算是午饭了。”在一旁的闫艳敏夸赞起来。

  “看你说的,那都是应该做的。”张超连忙摆摆手,有点不好意思起来。

  “叮铃铃……”正说着话,电话又响了起来。

  “你好,这里是通防工区,请讲。二采区变电所,好,CO2浓度是0.04%,请再重复一遍,我确定一下……”张超迅速拿起桌子上的笔认真地记录起来。

  

  执著的炮手——张治国

  

  在通防工区提起爆破工张治国没有人不知道,正直、实干、较真、技术过硬是大家对他的评价。

  老张今年已经50岁了,头发几乎全白了,平时沉默寡言,但干起活来却像个年轻人一样有劲。在老张的身上有很多故事,大家经常提起的是不论大考小考,老张从来都不抄的故事。和许多工人一样,老张虽然曾经做过班长,但毕竟只有初中文化,为什么在考试中不抄呢?

  “技术是练出来的,不是抄来的,所以我从来不抄。”面对别人的疑问,老张给出了这样的解释。

  就是这样的执著劲练就了老张一身的本领,他的爆破技术在公司是顶呱呱的,被其他的爆破工亲切地称为老师傅。曾经出现过的一次瞎炮让他从班组长的位置上下来了,他没有懊恼,而是更加认真地钻研爆破技术。这么多年来,再没有出现过一次爆破事故。因为爆破的质量高,老张在采掘一线队有着很高的口碑。

  “干这行我要一路走到底了,不到退休怕是停不下来,好在我的身体还撑得住,能满足我这个愿望。”老张乐呵呵地说。(魏俊泉 梁祚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