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8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后发制胜的跨越式发展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探寻河套酒业走向卓越的创新开拓之路(二)

  

  ‘北方第一窖’异峰突起与‘河套’品牌形成及提升的创新发展历程,河套酒业力行科技进步、狠抓品质塑造、履职社会责任及企业改革、开拓市场等方面的卓越作为和水准,注定将成为人们今天及今后不断探讨以图破解其中‘秘诀’的内容。

  □ 本报记者 王建蓉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企业家阶层开始成长,张庆义在内蒙古河套地区脱颖而出,成为企业起死回生的扭亏能人,赢得了干部群众的青睐,获得了全旗劳动模范、全区城镇改革先进工作者、巴彦淖尔盟劳动模范等称号。1988年,他转战到旗农机局任局长兼党总支书记。1991年4月,他受上级委派重返经济一线,走马上任河套酒业前身企业——杭锦后旗酒厂厂长兼书记。

  始建于1952年的杭锦后旗酒厂原本是作坊式小厂,几十年来鲜有变化和发展,厂里连个中专生也留不住。张庆义刚到酒厂见到的情景,令他倒吸了一口凉气:得过且过的国企积弊司空见惯,没有起码的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和危机意识,效率效益低下且浪费严重,脏乱差的环境更显现出活脱脱的破败景象,尤其是纪律秩序混乱衬托出病入膏肓的企业管理,一些人享受着大锅饭的“优越性”还化公为私偷酒回家呢。

  没有规矩,何成方圆?如此企业何能在此消彼长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张庆义明白,不进行严格的治理、整顿和改革,这个酒厂只会被无情地淘汰。他在深入调研找准症结后,首先从严格管理开始,下达了狠煞歪风的厂长一号令:对偷酒等严重违纪的人,不管数量大小,一旦确认,一律开除,决不姑息迁就、搞下不为例!

  作为具有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的一员战将,张庆义在铁腕和柔情之间寻觅着平衡和自由,他在尽可能解决职工生产生活困难,努力发展企业提高职工福利工资水平的同时,始终以直面困难的勇气和决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严格按照制度办事,不徇私情,不惧压力,对各种不良风气进行集中整改。他出以公心大胆“治乱”狠狠砍出的几板斧,得到了人们的理解、认同和支持。继之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从最基本的员工行为准则、考勤制度,到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将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逐步纳入法治轨道,做到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对全厂实行有条不紊的定置管理,在厂区内大量植树种草,大力治理鼠害,消灭蚊蝇,改善环境。之后又实施A管理模式、OEC管理、ERP系统、6S管理、标准化良好行为体系等一系列先进的管理体系和方法,使工厂的面貌大变,风气大变,员工的作风大变,组织纪律性和企业凝聚力大为增强,筑牢了河套酒业以跨越式发展迈上新层次的基础。

  1992年,中国的市场经济初起狂澜,张庆义以审时度势的远见抓住机遇,运筹帷幄,提出了“搞技改、增效益、保质量、拓市场、抓管理、上等级、重科研、创名优”的二十四字经营方针,制定并组织实施了八大名牌战略,把河套酒厂迅速推向市场经济的快车道。同时开始进行大力度的机制创新和管理改革,实行优化组合,竞争上岗,审慎而果断地选用了一批年富力强、有事业心、有能力的人担任领导职务;并以强化学习培训等方法,先后将多名技术人员“送”进了国家级评酒师行列。同时实行年薪、提成、岗位技能工资、计件工资、质量奖、节约奖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分配方法,上不封顶,下不保底,既有严格的约束,更有有力的激励,激发起人们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积极性。

  张庆义不仅是善于扭亏增盈的厂长经理,更是富于远见卓识的现代企业家。上世纪90年代初中期,中国企业以股份制为主的体制改革刚刚在东南沿海发达地区蔚成时尚,身处较为闭塞地区的张庆义即以慧眼抓住机遇,一趟趟地到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介绍企业的情况,谈希望改制的想法,一次次地深入到职工群众中宣讲改制的好处,经过他和同事们几年的不懈努力及上级领导的支持,1997年8月,内蒙古河套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精简了机构和人员,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2001年底,企业又进行了二次改制,国有股减持到33.33%,职工股、法人股和自然人股份上升到66.67%,企业机制更加灵活了,自主经营进一步扩大。同时大力实施以厂务公开为核心的民主管理,设立总裁信箱和总裁接待日,党委设立群众意见箱,对员工提出的问题及时解答,对好的建议予以采纳;正确处理新三会和老三会之间的关系,对用人、住房、资金审批、物资采购、重大技改项目等重要事宜以召开联席会议决定;坚持按期召开职工代表大会、股东大会,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公开办事程序,加强公司内部的沟通,使企业上下形成加快发展的最大整体合力。

  体制性障碍的突破,为河套酒业内强素质外争市场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企业按照扁平管理模式对组织结构不断进行优化,使现代企业经营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内部管理职责更加明确,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逐步形成了具有河套酒业特色的以人为本、质量为本、目标成本的“三本管理”模式,被巴彦淖尔市作为典型在全市工业企业推广,并获得内蒙古自治区企业管理创新奖。

  自从张庆义1991年转战到河套酒业前身企业主持工作以来,河套几大主要经济指标累计增长成百上千倍,成为了起死回生、跨越式发展的典型。一颗企业明星在千古河套地区冉冉升起。2008年11月,河套酒业继2500毫升“河套王”被内蒙古博物馆作为文物永久收藏后,久负盛名的全国劳动模范、内蒙古酿酒协会会长、行业功勋企业家张庆义董事长的个人档案,又被内蒙古档案馆永久收藏。2009年以来,张庆义领衔河套酒业集团在应对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中整合资源,优化产业结构,集中优势资源为白酒全面发展提供最大的支持,并坚定不移地推进“四个调整,四个加大,四个转变”,构建了以“河套王”系列和十年陈酿系列为核心的主力产品线,加大了高档酒和礼品酒的开发整合,解决了河套王等中高档产品与普通型产品发展的衔接问题,做好了市场区划和战备选点工作,扩大了河套王等中高档酒的市场,河套酒业进入了有史以来技改投入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经营效益最好,员工得到实惠最多,为地方财政贡献最大的发展最好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