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企业和下围棋一样,都需要有大局观,有了大局观就能将棋盘放大或缩小,就能知进退,定攻守,把分寸,而不会局限于某手棋或某个局部的得失,其精髓是掌握均衡原则。”刘立荣这样阐述自己的均衡理论。
□ 稿件撰写 李晶
39岁的湖南人刘立荣酷爱围棋,他信奉围棋的均衡论,从开局到中盘、直至收官步步为营又小心谨慎,超级棋迷的角色赋予他冷静与现实的思考方式。他说,从一盘棋局的角度来看,其执掌的金立通信(以下简称金立)在智能手机上还仅处于布局阶段,从明年开始,才能进入中盘。尽管在人们眼中,金立是一匹快马,今年出货量约2500万台。赛诺数据显示,在最近连续数月的公开市场(相对于运营商定制市场而言)中,金立手机销量攀升到国产第一。
在刘的版图中,2012年,金立在国内将开设1万家智能机专卖店,出货量达到4500万台,目标锁定全球十强。他这样解释自己的商业逻辑:在竞争异常残酷的手机行业,只有产销规模进入世界前十的企业才能够生存下来,利润只能向生产规模化与集约化的模式要,这显然是个现实的想法。而他说,自己其实是一个务实的理想主义者。
均衡布局
“时机”对于金立董事长兼总裁刘立荣的这场棋局来说格外重要。就像围棋中的宋代国手刘仲甫所言,“棋之先务如兵之阵而后敌也。”布局的好坏可以决定一盘棋的胜负。因此,刘立荣的布局首要原则是在行业拐点来临时抢占先机。
“一个新的消费电子产品市场保有量达到10%时,就会出现拐点,即爆炸性增长,这时整个行业会充满变数。”刘立荣说,而中国3G手机用户数量已超1亿,占全国手机用户比重超过10%,所以按照刘的判断,国产智能手机市场正处于爆发性增长阶段。“金立的计划是在明年智能手机出货量达1500万部。”他预计,未来两三年换机市场能达到5亿台的规模。
据其介绍,在东莞,一个年产能8000万台的工业园即将在明年年中竣工,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专业手机制造基地。
金立在年初建立运营商事业部的同时继续加大对社会化渠道的建设。刘立荣说,目前,金立已入围三大运营商的产品库,明年预计1500万部的智能手机出货量中有600万部走运营商渠道,剩余由社会渠道完成,目前其社会渠道零售网点多达5万个,专职销售人员约6万人。
“除了渠道建设之外,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金立都有布局,我们会覆盖男女老少、高中低不同收入的群体。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定位与苹果、HTC或者华为是不一样的,而跟三星的打法类似,无论是非智能手机还是智能手机,从高到低布局非常广泛。”
“做企业和下围棋一样,都需要有大局观,有了大局观就能将棋盘放大或缩小,就能知进退,定攻守,把分寸,而不会局限于某手棋或某个局部的得失,其精髓是掌握均衡原则。”刘立荣这样阐述自己的均衡理论,“这就像吴清源大师说的那样,围棋的目标不是局限于边角,而是应该很好地保持全体的平衡,站在一个很高的高度去看待”。
规模决定论
虽然规模与速度是金立的主要战术,但问题的关键是处理好成本与利润的关系,否则就是赔本赚吆喝。
刘的观点是“规模决定论”,即只有产销规模进入全球前十的企业才能生存。“首先是生存,然后才能谈别的问题。”他坦承,在过去的几年中,金立生产线均保持高负荷的产能。“这就像围棋棋手心中始终要有‘数’,始终要进行边际收益、平均收益和总收益的分析,企业要始终围绕着‘成本和收益’展开活动,讲求有效率的资源配置。”“我们一直在努力通过产品销量的规模效应,来实现成本的降低。”比如通过金立的规模研发模式就节省了不少资金。刘立荣指出,金立通过研发外包降低经营成本。相比之下,对手企业一两千人的研发队伍,算起来单在研发人工成本这一项就比金立多出3亿多元。
其次在控制现金流风险上,金立的具体做法是先款后货,且不实行调价补差。而一般情况,对手企业每个月仅用于渠道上的调价差款就达2000多万。“对于制造企业,如何进行管理库存非常重要。”为此,他结了一套库存管理守则:首先,不能因为一个产品好卖就下大单,要多批次、小批量下单;其次,在采购管理方面,采购提前期要尽可能短,对手企业往往是6到8周,而金立是一个月,有的原材料低至10天。“原材料入仓1个月,是10%的损失;成品在通路或仓库,每个月每台就要出现80元的损失。”这是一笔精细账,和围棋上的收官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