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萍 赵净刚
2011年,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拍了许多的照片。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经常会一个人翻开相册。相册中,那一片片金黄的烟叶、那一张张满意的笑脸、那一种种至爱的情怀,无时无刻不在拨动着我的心弦。
我的相册是一片烟叶的海洋,碧波荡漾中,那一片片油绿油绿的烟叶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粼粼的波光,波浪起伏间,露出了一个个或蹲或站、或弯腰或俯身的专注身影……千顷碧波中,那一双双黑色的眼眸,那一双双勤劳的双手,创造了清甜香润的奇迹,成就了生态天香的绿色梦想。
我的相册是一本故事汇,有多少张人物照,就有多少个和烟草有关的故事。这张照片的主角是咱们罗平分公司生产科烘烤专职人员赵洪明。拍摄这张照片时,是他87岁的老父亲下葬的第二天。7月份,父亲病危,这个时间,正是堆积式烤房改建的关键时刻。他默默地把父亲的病危通知书放在了一边,每天仍旧奔波在烤房改建的工地上。8月份,父亲久病不愈,撒手人寰,葬礼后的第二天,他立刻回到了烘烤作业的第一线,全身心地投入了攻克堆积式烘烤的技术难关之中。烟叶变黄阶段、定色阶段、干筋阶段温湿度的掌握;下部烟叶、中部烟叶、上部烟叶的烘烤技术要领……每个环节、每个细节,55岁的老赵吃在烤房,住在烤房,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守护着每一炉烟叶。捧着金灿灿的烟叶,老赵心中对父亲的那份愧疚在内心深处千回百转,这些苦,这些痛,都化作了金灿灿的丰收送进了千万烟农的家。
我的相册翻了一张又一张,每一次翻阅,总让我的内心无法平静。在罗平烟草,太多太多的赵洪明们选择了奉献,选择了无悔,选择了把人生全部的精力和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罗平的山、罗平的水、罗平的烟农。
我的相册是对时间的记忆。难忘5月,倒春寒的连续侵袭让小春作物花期延长,收割延迟,“抢节令就是抢收成”,这一思想成了政府与烟草烟农共同的目标与方向。于是,就有了万众一心战春耕的浩大生产场景,才有了大灾之年收购烟叶74万担的丰收喜悦。
在我的相册里,盛满了奉献、责任和感恩的情怀。这两张照片中,“饮水思源”、“造福于民”八个镌刻在石头上的大字分外醒目。它静静地伫立在罗平县罗雄镇幸多禄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讲述着烟草在这里修水渠、建水池,润泽一方的故事,诉说着烟草时时刻刻与民同在的坚守和奉献,诉说着烟草人回报社会的挚爱深情。
记得烟路通车的那一天,烟农笑了,从此,告别了肩挑背扛的日子;村民笑了,以后的出行方便多了;我的同事们也笑了,笑声很灿烂。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明白这笑声背后所有的记忆,以及这些记忆里浸透了汗水的故事。
2011年,罗平县被列为全省十二个“三化”示范县之一。高水平谋划,高标准实施,高质量推进。白天,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者们顶烈日冒风雨奔忙于各个项目工地现场,晚上回来还要讨论研究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正是他们,用忘我的工作精神,用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无私品格,撑起了罗平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脊梁,谱写了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壮丽诗篇。如今,具有现代农业气派的示范区已经成为迤东大地上的新景观让广大烟农在烟叶的大发展中共享发展成果。
我的相册很厚很厚,每一次翻阅,都能触摸到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前进的车轮;每一次翻阅,都能触摸到特色优质烟叶开发不变的旋律;每一次翻阅,都有一种精神驱使着我们不断追求,不断超越。